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谈判桌下的缓和法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在谈判陷入僵局之前巧妙地中止谈判,在谈判桌下以适宜的方式来缓和谈判桌上的紧张气氛,这也是处理僵局的一种方法。
谈判者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在谈判桌上,双方态度严肃拘谨,陈词小心谨慎,在短兵相接时又常常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而下了谈判桌以后,双方则态度轻松、气氛和谐。也许谈判本来就是如此,谈判桌上的剑拔弩张和谈判桌下的轻松愉悦构成了一道独特的谈判风景线。
国外有谈判专家专门对此进行过多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大型劳资谈判或者商业谈判中经常出现这种局面,即越到谈判的最后阶段,正式谈判的会期往往变得越来越短,而分散的非正式谈判则变得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长,场外的交流也变得愈来愈频繁。高明的谈判家会在谈判过程中,通过转换谈判的环境、形式等方式来缓和之前的紧张气氛,使谈判对手的情绪发生改变,逐渐缩小双方的差距,最后达成谈判协议。
20世纪80年代中德两家公司的一次索赔谈判就是以谈判桌下的气氛缓和法来化解矛盾、促成谈判的一个典型案例。
案 例
谈判的一方是江苏仪征化纤工业公司,另一方是德国吉玛公司。当时德国吉玛公司派出了以理杨·奈德总经理为首的谈判代表团,而中方谈判团则以化纤工业公司当时的总经理任传俊为首。这次索赔谈判是首先由中方提起的,索赔的原因是从吉玛公司引进的圆盘反应器有问题。
在第一轮谈判时,中方提出了1100万马克的索赔金额,而德方的出价则是300万马克,显然,这两个数字相距甚远。面对这样的差距,双方久久僵持不下,在这种情况下,任传俊知道如果继续僵持下去那只会能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张,于是他在谈判过程中建议休会,并提议第二天陪理杨·奈德到扬州游览,而对方也以极其友好的态度接受了任传俊的盛情邀请。
在风景宜人、幽静雅致的扬州大明寺内,任传俊对德方代表团介绍说:“这里纪念的是一位为了信仰,六渡日本,双目失明,终于到达理想境界的中国唐朝高僧鉴真。今天中日两国人民都没有忘记他。国际上的人们不是常常奇怪日本人的对华投资为什么比较容易吗?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人了解中国人的心理,知道中国人重感情重友谊。”接着,他对理杨·奈德笑道:“你我是打过很多年交道的老朋友了,除了彼此经济上的利益外,就没有一点儿个人之间的感情吗?”任传俊如此诚恳的态度和感人至深的言语,让理杨·奈德大受感动。在这种情形下,双方重新回到谈判桌上,且关系已经大为缓和。
重新回到谈判桌上的任传俊决定依然以真诚突破谈判的僵局,他开门见山地向对方表示:“问题既然出现在贵公司的产品上,那么贵公司就应该以足够的诚意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索赔谈判上那实在是没有必要,你们终归是要赔偿的……”
等任传俊的话音刚落,对方的总经理理杨·奈德就回应道:“我公司在贵国中标,总价值才1亿多美元,我无法赔偿过多,总不能赔着本做这笔生意吧。”对于这样的回答,任传俊早已预料到了,但他清楚地知道,江苏仪征化纤工程当时是全世界最大的化纤工程,于是他继续说道:“据我得到的信息,正是因为贵公司在世界上最大的化纤基地中标,才得以连续在全世界其他地方15次中标。这笔账又该怎么算呢?”对方顿时无言以对,任传俊并没有而不依不饶,他诚恳地告诉对方:“我们是老朋友了,打开天窗说亮话,你究竟能赔多少?我们是重友谊的,总不能让你被董事长炒了鱿鱼;而你也要为我想想,中国并不富裕,我总得对这里1万多名建设者有个交代……”
最后,德方同意赔偿中方800万马克,事后,理杨·奈德说:“虽然与中方的谈判我们没能占上风,但是我仍然愿意同中国公司继续合作,我觉得这次谈判进行得十分愉快。”理杨·奈德在临走时还热情邀请中方谈判人员到德国去,他说自己会像任传俊在扬州大明寺对待他那样热情。
在谈判陷入僵局之前巧妙地中止谈判,以谈判桌下以适宜的方式来缓和谈判桌上的紧张气氛,当气氛由剑拔弩张渐渐转化为平和愉悦的时候,谈判双方都会根据情况做出适度的妥协,至少在态度上,双方都会表现出相应的宽容和大度,此时双方谈判的继续展开就会相对容易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