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市场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长期以来,我们都相信亚当·斯密的理论,认为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是促成每件事顺利完成的天然良方。然而,我们不可能看到仅仅靠现代通讯方式联络的自由职业者组成的经济模式,也没有一个组织机构能够依靠所谓的市场优势解决所有问题。市场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总是比管理这只“看得见的手”高明多少。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发生在NBA身上的事情。1999年,观看联盟中各个球队比赛的主要电视观众下降了20%。
对于很多篮球迷们来说,观看一场比赛的主要原因并非一支球队,而是观看像迈克尔·乔丹、拉里·伯德那样的天才巨星的表演。以前,这些巨星在正式加盟NBA之前,往往已经在大学校队经受了四年锻炼,早已拥有了一大批自己的球迷。现在,在自由转会制度和队内竞争的双重压力下,这种体系已经完全遭到破坏。禁不住很多球队老板为球星们付出的高薪诱惑,很多球星过早就离开了学校,以至于还没有人了解或者注意到他们。结果,球队老板们不仅要为球员们付出更高的薪水,还要为培育不大景气的市场向球迷付出更高的代价。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我们前面曾经提到过的有关市场动力的另外一个简单案例。球员的才能是一种稀缺资源,自由转会制度赋予他们更多的权力来对付自己球队的老板,他们自己由此也切到了更大的一块蛋糕,获得了更多的好处。不过,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表明,有组织的机构可以完成的更大的目标,市场本身却无法达到。球队根据自身利益行事,球员们也是如此。自身利益被认为是可以带来最好结果的“看不见的手”,但是,球迷们的背叛却在告诉我们,NBA的“产品”本身已经不再那么珍贵了。至少在2000年前后,NBA这块蛋糕本身变小了。对于消费者而言,NBA整体的价值萎缩了,因为没有人真正负责。没有一个人总体上负责NBA的经营,最大化地创造价值。
NBA正在发生的事情,就是公共事务悲剧在运动领域的一种体现。每个人都在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没有人主动考虑该项运动本身的发展健康与否。NBA缺乏一种强制的力量,迫使个人为了整体利益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也正是管理机构可以做、而市场本身却无法办到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来一点“等级权威”或许还是有用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