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调虎离山(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适才适所便是虎
每一个优秀人才在其专业领域与岗位上,发光发亮,都是一头猛虎。如果将人才调错位置,即与呆人无异。在台湾,许多部门的呆人呆事从何而来?多半是乱来造成的。许多高阶将领退休后,都转任驻外大使;许多公职人员或政务官卸任后,担任公营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许多只会问政而绝无施政经验也无专业能力的代议士纷纷当了部会首长;许多从政伙伴都鸡犬升天。这种“酬庸文化”是在胡乱放虎,误了大事。错不在虎,在那些调虎的人。
对愚人而言,调虎,就是这么容易!
《管子》一书说:“虎豹去其幽,而近于人,则人得之。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虎豹失去了凭借,什么都不是;人失去了凭借(专业、热诚、企图心),便与虎落平阳无异。
原典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连。
兵书曰:“下政攻城。”若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则不可争其地。且敌有主而势大;有主,则非利不来趋;势大,则非天人合用,不能胜。汉末,羌率众数千,遮虞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抄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发者,利诱之也;日夜兼进者,用天时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恶之以人事也。
【诠释】
利用天时对敌人不利时,予以围困之;制造假象去诱骗敌人,如此,敌人将处于进退都面临困境的局面。
《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是下策。不顾城池坚固而强攻,是自取败亡;敌人已经占据有利地形,先得地利之便,就不要再与他争锋。如果敌人居于主道优势,而且声势浩大,除非诱之以利,才能把敌人引出坚固的据点(离山);敌人声势强大,我惟有靠着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才能战胜敌人。
东汉末年,虞诩奉命讨伐羌人,在陈仓、崤谷之间被数千羌人所阻,虞诩驻军扎营,扬言要向朝廷请求派兵增援,等到援兵一到,才要发起攻击。羌人闻讯,立刻分兵数路,至附近州县掠夺;虞诩见羌兵兵力分散,命大军日夜兼程即行了百余里,又下令士兵宿营时各做两灶,并且逐日增加炊灶的数量。羌人以为汉朝援兵已到,不敢进犯。虞诩乘势发动攻击,大败羌兵。
虞诩扬言等到援兵再战,是要松懈敌人防备、分散敌人兵力;日夜兼程行军,是因为兵贵神速;增加炊灶数目,是要迷惑羌人,让他们误判援兵已到,不敢轻举妄动。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