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过分渴求成功将导致丧失判断力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急于求成会导致不冷静、情绪化、丧失判断力,马谡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他过分渴望“大灭曹军”,以至于犯下了令后人难以理解的错误。一个那么聪明的人,为什么在镇守街亭的时候,就能那么糊涂呢?
这种问题,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在问。这些人,就是那些非常不理解事情原委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一向表现得很聪明懂事,而且还考上了大学,怎么就会掉进了传销的圈套里呢?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委员会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周洪宇教授对教育心理学理论作过深入研究,他分析了大学生参与传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
“渴望发财,渴望暴富的心理是大学生参与传销的根本动力。参与传销的学生多数家庭比较贫困,虽然经过了多年的苦读,走到了大学,但在他们内心里,一直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和整个家庭的贫困状态,回报家人。这种利益驱使和“彩民买彩票”的牟利心态是绝对不同的。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生为了家庭而逐利的心情,比起一般的投机发财的愿望要强烈、迫切的多,因此也更容易上传销的圈套。而且,这些学生往往过分自信,过分自信实际上是自卑的产物。过分自信使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怎么会错,怎么会看不出传销是否是个骗局。这种盲目的自信会使人处于非理性状态。正是这种非理性的状态,使他们在传销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过分渴望成功的心理,实际上是由于过度评价了成功后所能获得的利益造成的。如果能够谨慎的看待“利益”,也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如果这些大学生能够理解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各种问题,凭借自己的劳动去获得收入,就不会陷入传销的陷阱了。而对于马谡来说,是“大灭曹军”后能够带来自己的成就感、威望以及未来在蜀军中、在历史上的盛名和地位,导致了马谡丧失理智。
利令智昏的故事源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攻打韩国。不几天就攻占了韩国的野王,断绝了上党的交通。这样一来,上党城孤立无援,眼看就要失守,上党守将冯亭看到野王已经失守,认为上党也会保不住的,与其让秦国占了上党,还不如亲手把它转交给赵国,韩国就可以和赵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侵略。
当冯亭派人把上党的地图带给赵孝成王时,赵王左右为难,他不知该怎么办,于是召集大臣们商议,其中有一个叫赵豹的大臣劝赵王不要接受,因为无端地接受别人送来的东西,就会引起祸患,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给赵国,目的是想让秦国把矛头指向赵国。可是赵王并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又和平原君赵胜商议,平原君认为即使发兵百万,一年半载也不一定能攻下一座城池,现在却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得到上党的土地,决不能坐失良机。
赵王听了平原君的话,非常高兴,于是派平原君到上党去接受土地,封冯亭为华阳君。可是没有多久,赵国就大祸降临,秦国看到即将到手的土地却被赵国占领了,转而来攻打赵国,赵国派出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去应战,结果打了败仗,秦国在长平消灭赵国士卒40多万。
司马迁在评价这件事时,认为平原君是一个行为高出一般世俗弟子的公子,但却不明白利令智昏的道理,“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平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以致赵国在长平损失了40多万人,几乎连赵国的都城邯郸也快失去了。后来,人们用“利令智昏”来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
过分渴望成功的心理,使得决策者和管理者一厢情愿地相信那些对自己和自己的企业来说是正面的信息。就像马谡曾经做过的一样,他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敌军不敢来犯,完全从自己的想象出发,认为蜀军被困之后会奋勇作战。这种过分渴望成功的心理,将有可能阻挡或者妨碍他成功的信息,都屏蔽掉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不失败呢?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如果某个管理者在这段时间表现得非常急躁,或者形势逼迫他必须要抓紧时间证明自己的能力,他就很有可能走上马谡的道路。做出承诺、得到机会,但是却因为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做出错误判断而导致了自己和企业的失败。人力资源专家和高层管理者需要密切注意这种员工。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