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逆境中获得感悟(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第六节 在压力下坦然生活,压力也是动力
挫折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只有面对逆境的人内心产生某种压力时,挫折才会变成一种事实。通常情况下,人们所面临的压力包括舆论的压力、精神的压力、竞争的压力及环境的压力等。逆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测试抗压能力的一种标准。高逆商者抗压能力强,反之亦然。
成功者不一定具有超常的智能,命运之神也不会给予任何的照顾。相反,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经历过坎坷、命运艰难,他们是从不幸的境遇中奋起前行的。在他们看来,压力也就是动力。
著名心理学家贝弗时奇说得好:“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很多杰出的伟人都曾遭受过心理上的打击及形形色色的困难。”他还指出:“忍受压力而不气馁,是最终成功的要素。”
有很好的抵抗压力的能力,不怕挫折,是高逆商者的表现,也是塑造立体人必修的一课。当压力来临时,应该想到是“摘取成功之果”的机会降临了。
19世纪末,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次有名的青蛙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突然用尽全力,一下子跃出了那必将使它葬身的滚烫的油锅,安全逃生!
半小时后,他们使用同样的锅,在锅里放满冷水,然后把那只第一次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到锅里,接着他们悄悄在锅底下用炭火慢慢烧。青蛙悠然地在水中享受“温暖”,等到它感觉到热度已经熬受不住,必须奋力逃命时,却为时已晚,这时它全身乏力,终于葬身在热锅里。
这个实验给我们提示了一个残酷无情的事实,当生活的重担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挫折、困难堵住了四面八方的通道时,我们往往能发挥自己意想不到的潜能,杀出重围,开辟出一条活路来。可是在甘于安逸,贪图享乐或是志得意满,维持功名的时候,反倒弄得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人生的一切不正是如此吗?
第七节 不幸而生为富家之子,贫苦的人更可能成功
有人问一位著名的艺术家,跟从他习画的那个青年将来会不会成为一个大画家?他回答说:“不,永远不!他每年有两万元进款。”因为这位艺术家知道,人的本领是从艰苦奋斗中锻炼出来的,而在财富的阳光下,这种精神很难发达。
不幸而生为富家之子的人,他们的不幸,是因为他们从开始就是背负着包袱而赛跑的。大多数的富家之子,总是不能抵抗财富所加于他们的诱惑,这类不是那些穷苦的孩子的敌手。那些父母不能给予他们任何帮助的孩子,一旦在事业上挑战富家之子,就有可能最终超越他们。应该注意看那些走出小学就得投身工作,而所做的又只是拖擦地板之类的工作的孩子,是怎样一鸣惊人而得到最后胜利的。因为这些孩子都具有很高的逆商,在逆境中他们懂得只有努力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翻开历史可以知道,大多数成功的人,早年往往是贫苦的孩子。成功的人,都是从困乏与需要的学校中训练出来的。大商人、教授、发明家、科学家、实业家、政治家大多是为想要改善自己的地位的愿望而努力向上的。
成功是抗拒困难的结果,伟人都是从同困难的角斗中产生出来的。要想不从艰难挫折拼搏而锻炼出能耐来,是不可能的。一个生长于奢侈之中的青年,时常依附于他人而无须用自己的努力挣饭吃的青年,自小被溺爱惯了的青年,是不可能具有大本领的。富家之子与贫穷的孩子相比,就像把林中的一棵弱树苗同一棵每一寸树干都要饱受暴风骤雨吹打的高大的松树相比一样。
曾经一年只挣50美元薪水的克里威兰特说:“可以提高人的能力,鼓舞人的精神的东西,再没有比有计划的目标与相当的贫困压迫两者所联合起来的力量更为透彻,更为有效的了!”
假使一个青年不被需要强迫着去做工,将会怎么样呢?假使不用劳动,就可获得他所要的一切东西,又将会怎样呢?假使他已经得到了他所要的东西,还肯奋斗吗?没有一个人肯为了培养品质或锻炼才能而去同贫困拼斗。但人们却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与获取一切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而奋斗。所以说,往往是逆境促使一个人努力而达到成功。
一个感觉到生活良好且幸运的青年会对他自己这样说:“我拥有的金钱已够自己一世受用了,我又何必要清早起来勤劳工作呢?”于是一个翻身他又呼呼地睡着了。而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青年——一个除了他自己,在茫茫的世界中别无依赖的贫苦青年,会因需要的驱使而被迫离开床铺,从事劳动。他明白,除了奋斗以外,他别无出路,他不能依赖任何人,没有人能帮助他,他知道这是他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英明的“成功之母”,就利用了这种方法——人类因感觉需要而努力奋斗——实现了她的发达人类的才智、促进世界的文明进步的目的。在她看来,金钱、财产、地位倒是件小事,只有在逆境中能够努力拼搏,无论你曾经如何,未来的胜利都会属于你。相反,生活富裕的人却不会被生活所困,也不能积极地去努力,当然成功也就距他们很远了。
第八节 破产20次的人是可以信任的
检验一个人的品格,最好是在他失败的时候,看他失败了以后将要怎样。失败能唤起他更多的勇气吗?失败能使他发挥更大的努力吗?失败能使他发现新力量,挖掘潜在力吗?失败了以后,他是更加坚强还是就此心灰意冷?
爱默生说:“伟大高贵的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韧的意志,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他的初衷与希望都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并能够最终克服阻力达到所期望的目的。”
跌倒以后,立刻站起来,战胜失败夺取胜利,这是自古以来伟大人物的成功秘诀。
有人问一个小孩子,怎样才能学会溜冰。小孩回答:“每次跌倒之后,立刻爬起来!”促使个人成功和军队取得胜利的,实际上也是这种精神。跌倒算不上失败,跌倒后站不起来才是失败。过去的岁月对你来说,恐怕是一页创痛深刻的伤心史!在检阅过去的一切时,你会觉得你处处失败,碌碌无为!你热烈地期待着成功的事业竟不曾成功;你所爱的亲戚朋友,甚至会离弃你;你会失掉职位,甚至会因不能维持家计而失掉你的家庭;你的前途似乎十分暗淡!然而,虽有上述各种不幸,只要你不甘屈服,胜利就会向你招手并等待你的到来。
要善于检验你人格的伟大力量就应该常常扪心自问,在除了自己生命以外,一切都已丧失了以后,在你的生命中还剩余些什么?即在遭受失败以后,你还有多少勇气?假使你在失败之后,从此振作不起而自甘屈服,那么别人就可以断定,你根本算不上什么人物;但如果你能雄心不减、进步向前,不失望,不放弃,那么别人就可以看到你的人格之高、勇气之大,是可以超越你的损失、灾祸与失败的。或许你要说:已经失败很多次了,所以再试也是徒劳无益;已经跌倒过许多次了,再站起来也是无用。然而,对于永不屈服的人,决没有什么失败!不管失败的次数有多少,时间怎样晚,仍然是有胜利的希望的。
狄更斯的小说《圣诞颂歌》中所描写的守财奴史顾己在他的暮年,忽然能从一个残忍、冷酷、爱财如命、整个灵魂幽禁在黄金中的人,变为一个宽宏大量、诚恳待人的人,这并不是狄更斯脑海中的凭空虚构,世界上真有这种事实。人的本性,可以由恶劣转变为善良,人的事业,又怎么不会由失败转变为成功呢?报章中常有记载,有许多人努力把自己从过去的失败中拯救出来,他们忘记失败,奋力拼搏,最终获得了成功。
有些人虽然丧失了他们所有的一切,然而他们还不算是失败,因为他们仍然有着不可屈服的意志和永不颓废的精神。高逆商的人不会介意世间的成败荣辱,虽然灾祸和失望频频降临,然而他总能超越和克服他们,并且从来不会失去镇静。
“什么是失败?”菲力普说,“不是别的,失败只是走上较高地位的第一台阶。”许多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受赐予先前的屡屡失败。对于有骨气有作为而不介意暂时失败的人,也没有所谓的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
对于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目标的人,也没有所谓的失败!
对于别人放手而他仍然坚持,别人后退而他仍然前进的人,没有所谓的失败!
对于每次跌倒立刻站起来,每次坠地反会像皮球一样跳得更高的人,更没有所谓的失败!
如果在连续3次之后你还能顽强不息的奋斗,那么你就可以不必怀疑自己在选定的领域内可能成为一位杰出人物。如果连续12次之后你还跃跃欲试,这说明,天才的种子已经在你的心田里发芽成长了,只要给予它希望与信心的阳光雨露,就能够开出成功的花朵。而银行家的格言是:破产20次的人是可以信任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