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3章 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对孩子的感情遗弃
家长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而当有些家长看到或听到孩子被其父母虐待或遗弃的新闻后,往往感到非常吃惊,甚至不敢相信会有这种事情。现实生活中,父母虐待、遗弃孩子,肯定会受到全社会的谴责。然而,如果在情感上遗弃孩子,人们就不那么重视了。有很多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把最重要的慈爱献给孩子。家长在感情上虐待、遗弃孩子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有的家长经常斥责孩子说,“你真是个胆小鬼”、“要你这样的笨蛋有啥用”、“别拿你的事来烦我”。这样的斥责,就是对孩子感情上的虐待、遗弃。
感情遗弃有很多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家长极端的个人主义。有的家长只顾追求自己的享受,置孩子于不顾,甚至还把孩子当做累赘。更多的家长只知道挣钱过日子,以为多给孩子买东西就是爱孩子,他们起早贪黑地工作,连同孩子谈话的时间都有限,更谈不上感情交流了,造成对孩子的感情虐待、遗弃。
还有的家长,高兴时拿孩子当娱乐品,烦闷时把孩子打发一边以图“心净”;不顺心时向孩子诉苦,生气时把孩子当出气筒,造成孩子一见家长脸色不好就担惊受怕,溜之大吉。家长情绪好时,大事可以化小,小事可以化无;家长情绪不好时,就找借口打孩子、骂孩子,整个家庭的气氛都以家长的情绪起落为转移。有些人认为,虐待自己孩子的家长肯定是憎恨孩子,其实不然。一般来讲,虐待自己孩子的家长都是不能控制自己感情的人,只要他们一不顺心,就会对他们最亲近的人张口骂、抬手打。虐待孩子的家长通常是自己本人在小的时候也受过虐待,因而他从来不知道该如何抑制自己的愤怒。孩子是独立的,家长无权要求他必须顺从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家长不应该也无权要求孩子跟自己的情绪保持一致。有些家长很自私,认为自己没时间管教孩子,这是对孩子漠不关心的表现,也是对孩子的遗弃。如果家长在孩子降生后思想准备不充分,不能承担自己在生活中所应承担的责任,那么,何必让孩子出生呢?
心理学家认为,受感情虐待、遗弃的孩子所承受的身心压力至少是和那些在肉体上受虐待的孩子一样,他们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在脑和心理的发展方面比那些在肉体上受虐待的孩子更易衰退。感情上的虐待、遗弃就是对孩子自尊心的故意伤害,容易造成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心理,而这些正是家长们所忽视的。
《新民晚报》上曾刊登过一篇题为《小蝌蚪的悲哀》的文章。说的是一群小学生从市郊的水塘里捞了半脸盆蝌蚪,分别装在瓶罐之中。随后灾难便降临到了这些小蝌蚪身上,先是一个男孩用木棒在瓶中猛搅,直搅得蝌蚪昏死过去。那男孩大笑着走了。接着一个女孩将这些小蝌蚪戏弄一阵后,又拎起热水瓶凌空倒下。数十条小蝌蚪,身上全是白白的水泡,瞬间死去。此时,还有不足十分之一的蝌蚪,苟延残喘于瓶罐之中。可以想像,在这群孩子手中,那些幸存的小生命也不会长久。文章最后作者感慨地写道:我的心不由得一阵收缩,八九岁的孩子为什么竟会如此残忍地杀害小生命?
孩子摧残小动物的不良行为时有发生。造成这种悲剧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爱抚。攻击小动物如同攻击其同伴,是一种心理承受了压力之后而做出的一种发泄。一个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享受不到父母之爱的孩子,会仇恨一切,会嫉妒所有幸福的人,在无力攻击他人的情况下,就会用折磨、残害小动物的方式来解除自己潜在的愤怒。作为家长,应该仔细品味其中的道理,避免感情遗弃。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