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博采、萃取、点睛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蒙牛文化可以用一个“博”字来形容:博采百家之长,选其精华,萃取其优秀文化,对于前人的东西进行点睛。并且创造出自己的特色。
在蒙牛厂区,你可以看到上百个标语牌。一进公司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如果你有智慧,请你拿出智慧;如果你缺少智慧,请你流汗;如果你既缺少智慧,又不想流汗,那么请你离开本单位。”
对于这些标语,牛根生曾经自豪地说:古今中外无所不取,而又互不矛盾,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文化的构建不仅仅是喊口号,建设起来的文化,需要得到很好的宣贯,文化才能起作用。牛根生首先带头。蒙牛的职工餐厅有一条规定,职工被发现有剩菜,每次罚款50元,以此倡导节约。但是被罚得最多的不是别人,却是牛根生。因为每次蒙牛来人,为了避免招待不周,总是给客人多添菜,而客人往往无法吃完。碰到这种情况,牛根生都是主动掏钱受罚。
按照牛根生的理想,蒙牛不仅要生产好的产品,还要“生产”优秀的人。于是,只要不是出差在外,牛根生每月至少会有4次例行培训课要讲。每周二晚上6点到8点半,牛根生都自己准备好材料给中层以上干部60多人进行培训。“主要是观念上的洗脑。”牛根生说,“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蒙牛有好的文化,而且得到了很好的宣贯,达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应起的作用,因此蒙牛的文化现在成了很多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学习的榜样。
很多到蒙牛厂区参观的人,都想掏出小本子记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后来,蒙牛党群办公室对这些口号进行了整理和扩编,形成了一本供企业内外学习、交流的“绿皮书”。
2003年,有一位叫席斯的记者曾经写过一篇报道,名叫《牛根生的“口号文化”》,文章这样写道:听过蒙牛集团董事长、总裁牛根生演讲的人,都会提到两个特点——煽动性和感染力。
蒙牛冰淇淋销售部的海先生介绍说:“每次开会,他即兴喊出各种口号,把我们的信心和斗志都调动起来,有一种被充电的感觉。”
(1)无处不在的标牌
牛根生把(从古今中外拿来的)口号变成了标语牌,挂在蒙牛公司的办公楼、销售部、生产车间、食堂和公寓的周围。那些非常口语化、通俗的标语就像他演讲时的手势和面部表情一样丰富多彩。
这些标语牌悬挂于公司的各个角落,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无论员工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从这些标语牌中找到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
厂区大门上挂着“讲奉献,但不追求清贫;讲学习,但不注重形式;讲党性,但不排除个性;讲原则,但不脱离实际;讲公司利益,但不忘记国家和员工的利益”的长幅标语。
财务部的标语是“现金为王”,销售部门的则是“老市场寸土不让,新市场寸土必争”。
在车间里的是“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
在职工公寓里的是,“如果你有智慧,请你拿出来;如果你缺少智慧,请你流汗;如果你既缺少智慧,又不愿意流汗,请你离开”。
(2)“管理是严肃的爱”
这句口号是牛根生最喜欢的。蒙牛毫不掩饰它从海尔那里认真移植过示牌只有1平方米大小,全方位地对每人、每天、每事进行综合控制。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要进行考核,“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检查,事完评价”标语牌就挂在考核榜的下方。
参观蒙牛的人都有一个体会,就是蒙牛的管理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管理的影子无处不在。细心的人在蒙牛的每一块玻璃窗上都能找到一张小标签,标签上写明“责任人”和“直接领导”。不仅如此,小到一个花盆,大到机组设备,在蒙牛都有专人负责。在这一管理模式下,“人人有事,事事有人”。责权利紧密挂钩的,结果是企业管理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和企业运作的高度规范。
刚开始,对近乎苛刻的OEC,企业员工极不适应,上上下下怨声载道,但“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的标语马上就出现在了办公楼前。经过了一段时间,员工们真的就对OEC习惯成自然了。
(3)“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在用人原则上,牛根生强调“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牛根生在离开伊利时有400多名属下跟随了他。可以说,他创业初期的人才是充裕的,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人才的开发和补充就明显不足了。2005年4月,牛根生成立了蒙牛商学院,聘请多位专家、教授和高级技术人员,让所有员工轮流参加培训学习,旨在为蒙牛培养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开学当天,商学院的教室里便贴上了“尊重人的品德,重视人的智慧,承认人的价值,珍惜人的感情,维护人的尊严,提高人的素质”的标语。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