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一 夜 成 名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成功使用这种方式占领市场的企业有很多,比如以前的三株集团和红桃K集团,都是在一瞬间产品广告全面开花,轰开了市场。蒙牛更是运用此道的高手。基本上每开拓一个大市场都会这么做。进攻香港如此,进攻上海如此,进攻北京如此,进攻深圳如此……这里选择的是蒙牛出山第一战:呼和浩特扬名!
1999年的蒙牛,处于“三无”状态:无工厂,无奶源,无市场。全国只知道内蒙古有伊利,伊利就是内蒙古牛奶,内蒙古牛奶就是伊利。这种一个牛奶品牌占据地区品牌的特性,给蒙牛造成了巨大
的压力,消费者会不会认同其他的牛奶品牌?但是,也给了蒙牛巨大的机会。因为,大家都知道伊利第一,却不知道谁第二。蒙牛决定借力伊利,宣称创建内蒙古牛奶第二品牌。思路一变,坏事变好事。
思路有了,仗怎么打成了关键问题。
1999年2月,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牛根生对现在的副总裁孙先红说:现在募集到了300万元,我给你100万元作宣传费,你拿去做广告,我要达到一个效果——一夜之间,让呼和浩特人都知道蒙牛。
只有100万元广告费,还想要一夜成名,即使在呼和浩特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按照经验和人们的接受习惯,电视是最好的打开知名度的媒体,但是要一夜成名,电视也很难做到,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选择看同样的频道,你在哪个频道做呢?再说,你在一个频道所有的时段都做,搞不好名是出了,却是“臭名远扬”,这种名,那就违背了初衷了。退一步说,100万元还不可能包下一个频道的所有广告时间。
要能让人们接触到,要能让人们大量的接触到,要能在接触到的人们心里形成震撼,这是一夜成名的关键。
经过分析,蒙牛人选择了路牌广告。
当时呼和浩特的路牌广告,大量的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是一个
没有被发现和挖掘的宝藏。
通过谈判,蒙牛用成本价获得了300多块路牌广告3个月的发布权。
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人们一觉醒来,发现城市所有主要街道两旁都是蒙牛的广告:红色的广告上大书金黄大字——“蒙牛乳业,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下面还有一行注释——“发展乳品工业,振兴内蒙古经济。”
这么大规模的路牌广告,呼和浩特人可能还是第一次见识;这么大的雄心壮志,呼和浩特人存在很多疑惑;而“发展乳品工业,振兴内蒙古经济”又让看到的人心存好感:不简单,一家企业有这样为地区的情怀!
疑惑带来探询,好感带来支持,蒙牛的第一次出手完全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一下子从无数的牛奶品牌中脱颖而出,被呼和浩特人定位成了第二品牌。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