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大哗变:三四百人挂冠离去(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蒙牛的横空出世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1999年初,蒙牛的注册资本只有100万元。
传说老郑听到这个消息,不由拍案大笑:“100万元能干什么!”
但老郑大概没有想到,他的手下大将,包括液体奶的老总、冰淇淋的老总、总工程师,纷纷弃大就小,都跑到牛根生那边去了……这样陆陆续续“哗变”的,前后大概有三四百人。
当然,到底是“跑”过去的,还是“赶”过去的,尚可探讨,因为相当一部分人是在被免职、被降职的情况下出走的。
牛根生曾告诫他们:“你们不要弃明投暗。”但大家坚定地认为他不是“暗”而是“明”。
王富属于“跑”过来的一族。王富当时担任伊利冰淇淋公司销售部副部长,在1998年的牛根生风波中,属于“纯而又纯”的第三阵营。1999年4月14日,他决定加盟蒙牛。牛根生说:伊利工资高,企业大,待你也不薄,蒙牛现在啥也没有……你为什么要过来?王富答:我相信跟着牛总肯定差不了,肯定能做好……万一做不好,讨吃要饭也认了。牛:你这是弃明投暗嘛。王:今天看上去是弃明投暗,明天也许就成了弃暗投明。牛:我们过去没怎么打交道,你为什么这么相信我?王:虽然没有直接打交道的机会,但你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我都知道。牛叹: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在“蒙牛品牌为零”的时候,这些忠诚的老部下演出了一幕“哀兵必胜”的悲壮剧:他们或者变卖自己的股份,或者借贷,有的甚至把自己留作养老的钱也倾囊掏出……“连买棺材的钱都拿出来了”,一位中层干部这样评论。
在1000多万元“同心钱”面前,牛根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这是后话。
本书作者先红有句名言:蒙牛是郑俊怀一手“办”起来的。
如果郑俊怀不赶走牛根生……
如果郑俊怀只赶走牛根生,而对其他人采取怀柔政策……
如果伊利这头狮子没有对蒙牛这只羚羊穷追不舍……
然而,历史从来没有“如果”,历史只有弯弯曲曲的现实……
于是,郑俊怀成为内蒙古乳业事实上的、史无前例的大功臣。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正是由于他逼走了牛根生,清洗了一批人,追逼了这个叫做“蒙牛”的企业——才使内蒙古乳业在几年之中,风靡全国,液态奶市场份额蹿升至47%!
如果老郑是无心这样做的,可谓“弄拙成巧”。
如果老郑是有心这样做的,那他是——我们说他是神仙吧!
五、中国乳界最硬的几颗脑袋
“初创的蒙牛,除了几颗人脑袋,别的就一无所有了。但这大概是中国乳业最硬的几颗脑袋。”
1999年1月13日,蒙牛的前身——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这是一个特殊的团队。用牛根生的话说,这里集合的,不是被旧体制抛弃的人,就是主动抛弃旧体制的人。
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两手空空,就提出一个“百年老店”的愿景,而且投入了忘我的工作……理想把他们“烧”成了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疯子!
治国做记者时曾感慨地写道:“蒙牛除了几颗人脑袋,别的就一无所有了。但这大概是中国乳业最硬的几颗脑袋。”
让我们看看这些1999年版的“脑袋”吧:
牛根生:原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通过10年奋战,与员工一起将伊利冰淇淋年销售额由15万元做到7亿元,由偏居一隅的“土著品牌”做成辐射大江南北的中国第一品牌。
卢俊:内蒙古证监会党组成员、内蒙古产权交易所所长,早期曾在伊利担任党委副书记多年。
孙玉斌:原伊利冰淇淋公司总经理,掌管伊利当时的核心业务。
杨文俊:原伊利液态奶公司总经理,伊利常温奶项目的创始人。
邱连军:原伊利总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苦咖啡”雪糕的发明人。
白君:伊利包头分公司总经理,镇守一方的“诸侯”。
邓九强:呼和浩特轻工机械厂董事长,中国乳品企业许多设备由其提供。
孙先红:先行广告集团创始人,原伊利冷冻食品公司广告策划部部长。
……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