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与大脑清零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其实,潘石屹的兴趣绝不仅此。在这几年,同行们总能看到他手里拿着的最为先进的“武器”,从BP机、手机、PDA、掌上电脑、笔记本、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直到功能相当齐全的手机,什么最先进他就买什么。好多人使用手机只使用到其中一小部分功能,但潘石屹却总要把几乎所有的设计功能都掌握。每当拿到一款新产品,他总是向销售的人员甚至身边的员工问许多问题,最后,他掌握的功能比谁知道得都多。他使用电脑的熟练程度曾经让公司负责网络技术的员工吃惊不小。
在他的理论中,商人和人就像化合物和元素的关系。比如氧,可以与铁化合生成铁锈或者四氧化三铁,也可以和氢化合生成水。因此他尽量想做一个元素,可以拍照、可以写文章、可以开车、可以建房子、可以做商人,当然还有出书。如果一个人身上的专业特征太明显,就会阻碍他体验生活中原本丰富的东西。如果他除了做商人赚钱外对别的所有事情都没有了兴趣,他就不能体会到很多别的乐趣,生命内涵也会因此大大缩水。
有一次在新浪网聊天室,有个网友问他活着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体验生活,他的回答是:“赚钱也是体验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它只是一个比较小的部分。”有个建筑师曾经说一生的追求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潘石屹对此觉得还不够纯粹。他觉得应该去掉所有的定语,只留下一个“人”字,活出人的本色就很真实,就很好。
一些不了解潘石屹的人总认为他是个简单的商人,记得有位大学生曾经当面问他:“作为一个奸商,你有没有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其实,潘石屹可以说是房地产圈里最“不务正业”的人。在商业活动之余的大部分时间,潘石屹都在不停思索着人与宇宙的宏大主题。禅宗、哲学是他心灵最踏实的去所。央视网站的人曾经问他对钱怎么看,他的回答很质朴:“我觉得是个缺什么补什么的问题,原先没有钱的时候,钱在我心目中非常重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挣钱;现在只是个数字。”
事业取得了成功,社交圈子也逐渐扩大,传说中的各界名人现在都在他的手机联系名单中,而且在各种活动中还能碰到许多官员、商人、明星、大使等等。这时候,潘石屹曾萌生过一个念头,想把这些人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来并整理成一本书,取名《我身边的100个人》,以便从一个侧面纪录和呈现中国这些年发生的变化。
可是不久,潘石屹的这个想法就变了,这样最终可能就是个名人录,跟真正中国的变化还有距离。《南方周末》曾经有一个“向西50里”的专题活动,说只要你从繁华的都市向西走50里,教育水平、就业、收入、文化消费等等就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说明中国目前的繁荣还很脆弱。潘石屹来自西北甘肃,自小在苦水中泡大,深知中国社会现状的落差,《南方周末》的这个专题给了他启示,加上他车上常年装有一部GPS卫星定位系统,对经纬度比较熟悉,便决定来个“向西50°”。从北京往西,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中国做个横切面,看看这个横切面上不同地区人的生活状态。可是查了GPS才知道,从北京向西50°已经是阿富汗了。这样不但签证手续麻烦,而且阿富汗战局不稳,万一与本·拉登不期而遇可不好,于是改为向西25°,从北京到新疆的乌鲁木齐。
潘石屹讲,这是他一次没有目的的旅行。只是出去看一看,看到什么东西就是什么东西。甚至“如果碰到下葬的,就去跟着下葬;如果碰到结婚的,我们就去参加婚礼;如果迷了路就想办法找回来。没有目的性可能会使生命更有意义。”
当然,还有让潘石屹做出这次决定的其它原因。
2002年是潘石屹房地产开发生涯中最顺利也最怪异的一年。说顺利是因为好事太多:现代城顺利交楼、建外SOHO热销、长城脚下的公社在威尼斯双年展获奖,还有公司正在踌躇满志地准备上市。怪异是因为潘石屹一直专注于房地产开发销售,很少涉足其它行业。可是,从2001年底启动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在香港美国两地同时挂牌上市的事情他却卷了进去。大量的资料准备工作、没完没了的投资银行会、临讯、无数次香港美国来回地飞、保密、根据专业人士的意思回答记者提问。潘石屹第一次找不到自己了,话也不敢说了,行动也不自由了,这种被人捏着脖子做事的方式和起起落落的经历让他感觉不对劲。
还有,在近几年的工作和生活中,他接触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中国在国际化,女人的地位也随着变化,加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工作,怎样看待女人,怎样看待外国人,甚至怎样看待海归,成了潘石屹面临的一个难题。他需要换一种方式进行反思。
年近不惑,生命里一直默默进行的变化突然被40这个数字惊起,扑楞楞直冲面门而来,不容回避。40岁,他不再是以往任何团队中年龄最小的“小潘”了。40岁,生理上的变化也愈渐明显了,小肚子隆起来了,原来所有的裤腰都小了一圈。别人告诉他“每天去健身房跑步40分钟能减下小肚子”的说法他觉得很可笑。要跑就应该到野外去跑。加上自己想出书的想法,决定干脆去一趟留下自己童年记忆的西部,看看那里人的生活状态,让自己的思想回到“清零”的状态。希望西部的大自然和社会能像一面镜子一样照他去反省。毕竟人不能只为商业而活着,一个不息探索生命真实意义的人,更不能被生活中各种繁杂的事物卷裹着走下去。即使仍然需要做商业,也应该做得让自己明明白白。
2003年3月9日,潘石屹出发了,一路向西。沿着北纬40°从北京所在的东经116°起,逐渐向西,直到东经91°,按照计划,在每个点上找个男人、女人、孩子、老人照个相,再问他们几个问题然后接着往下走。
前一天晚上还看到最时尚的都市人,明星、靓女,今天早晨还在中国最前卫的建筑“长城脚下的公社”,转眼间,一切都变了。短短的几天里,农田、草原、沙漠、戈壁从他的镜头前匆匆闪过,老人、孩子、艺人、民办教师让他再次感到这些被都市人遗忘的群体脸上最真诚的笑。据他讲,一路上他都需要带着墨镜,因为他一直忍不住要哭。
如果说盖房子乃至处理商业事务是潘石屹体验生命的一种方式的话,出书其实只是他体验生命过程中的另外一件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潘石屹的这次西行更多的是他在生意方面遇到诸多问题时的一种思考方式。就像一台电脑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需要进行碎片整理或者格式化重装系统一样,潘石屹在觉得有点江郎才尽的时候需要暂时脱离让他缺乏敏感的生活方式,换一种角度从头再来。这也是他能够面对市场竞争长久保持领先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