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纯粹的商人·规则破坏者·争议人物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我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潘石屹曾经对媒体说:“不管做什么行业,只要纯粹就好了,人就怕不纯粹。”
潘石屹所谓的“纯粹商人”首先可以理解为目的明确。他做事方式简单直接而有效,所有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都被取消。在他看来,商场上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则,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赚钱。潘石屹曾经说,不赚钱的商人是不道德的。不赚钱你就不能确保自己的生活,不能给员工好的工资福利待遇,不能给国家上交利税,不能给客户带来实惠。
为了赚钱,他可以打破所有的规矩套子。在产品设计方面,当别人都在做毛坯房的时候,他最先想到做精装修房,当别人都在按照规定做面积多大窗台多高的普通住宅的时候,他做了活动组合空间、落地大玻璃的SOHO。拿他的话说:“别人制造黑白电视时,我们能不能想办法生产带色彩的;当别人都生产彩电时,我们能不能设计出遥控的。”在营销方面,当大家都希望通过霸王条款要求消费者只许买进不许退出时,他最先推出“无理由退房”,后来还加上10%的年息回报。
他也是国内最早一批启用房地产代理公司并通过广告宣传进行市场宣传的企业家。在做万通新世界广场的时候,他就同来自香港的利达行合作,委托其代理销售;同时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汇报》和《大公报》上都打整版广告。在当时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还不打广告的时候,这种方法就像平常不吃药的人第一次吃感冒药一样,效果立竿见影。
在潘石屹看来,所谓跳出去或者破坏规则实际上就是冲着一个既定目标的创新。他认为,创新就像大雾天开汽车,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但是话说回来,尽管相对来说承担的风险比较大,但你却是走在前面的第一辆车。
潘石屹不仅仅埋头于房地产,他兴趣广泛,在工作之余还喜欢摄影、读书、写作、参禅、研究易经。难怪有人开玩笑说潘石屹是房地产开发商里拍照片最多的,是摄影师里最会参禅打座的,也是参禅人群里盖房子最多的。
熟悉潘石屹的人都知道他非常随和,也非常客气。在向陌生人介绍他的员工的时候,从来不说“这是我的员工某某某”,而是说“这是我的同事某某某”,一词之差,反映出来的却是一个人的修养和胸怀。
在内部管理方面,潘石屹的公司没有什么成套的管理制度。这是一个高效率的发条公司,是一个没有中间环节的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的公司,除了人事行政部不时发出强调着装等无关紧要问题的通知,公司没多少人知道这个公司有什么成文的规章制度,如果说规章制度是为保证完成工作而制定的话,那么工作任务就是这个公司的规章制度。公司从上到下就一句话:我只要结果。
有人说看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发达,人民生活是否安泰,第一要看女孩子的裙子有多长,第二要看老百姓对国家领导人有多了解。女孩子的裙子越短,说明这个国家经济越强大,人民生活越富足,越有闲情逸致“臭美”。而普通老百姓对领导人的情况越糊涂,越漠不关心,同样说明经济发达,社会安定。如果大家天天都关心谁上去了谁下来了,这个国家就不算富庶,国不泰则民不安。近两年的国际时政也能说明问题,伊拉克和巴以等国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不是因为其富庶,而是因为那里连年的战争。
这个比喻大了点,但这是潘石屹治理公司的灵感所在。
在公众的眼里,潘石屹是个特立独行的“争议人物”,而他具有“争议”性的最主要因素却是原自于同一件事情——挖人事件。
挖人事件是潘石屹与邓智仁私人恩怨最夸张的体现,同样,通过邓智仁的口,潘石屹成了“北京最虚伪的人”。
实际上,这句话的根源不过是两人关系正常时的一次闲聊。当时潘石屹不经意表达了自己对于金钱的看法,说人活着除了赚钱,还有别的目的。也许是出于文化的差异,邓智仁马上说:“你太虚伪了,做了这么大的项目,赚了这么多钱,以后还要做更大的项目。赚钱就赚钱,还有比你更虚伪的人吗?”
过了这么几年,大家都忘记了背后的故事,但潘石屹却依然是个“有争议的人”。潘石屹无所谓,面对不带理由的指责,潘石屹并不是毫不在意,但是,他总是说:“一个人要想做点事,你就应该能够抗拒周围噪音的干扰,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别人的干预会把你的直觉和创造力破坏掉。如果什么事情你都在乎,你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