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新兴消费群落—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相信每一个看过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的人,都会对片中那位时而温柔、体贴,时而蛮横、暴力的女主角留下深刻印象。她的优与“劣”会使你产生十分矛盾的复杂感情。
过去两三年经济的迅速增长,入世后的逐步开放,中国市场的复杂与多元化也同样会让市场行销的专业人员产生某种既爱又恨的感觉。中国的市场环境已经变得异常朦胧和“扑朔迷离”,不可能仅凭过去行销的一招半式行走天涯。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化—消费者愈发多元化,区域性差异扩大,媒体变脸,政府职能逐渐弱化,新竞争者的加入——都在改变着中国市场的行销法则。中国市场的快速转变呈现为一种矛盾的混合体:前卫与落后、奢侈与节俭、放纵与保守……各种元素构成奇特的组合。
新兴消费群落—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过去20年中,随着新兴消费群落的培养、消费理念的转化、独生子女政策的执行等等,不同消费群落之间的鸿沟正在拉大。这是低客户忠诚度的时代,每一个市场行销和销售人员每天都会惴惴不安地自问,“明天你是否依然‘买’我?”这个“你”(客户、“上帝”)已经似乎变得不可捉摸,需要你花时间更多地去审视、去评估他们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
消费南北极
超前消费的年轻人和拼命存钱的中年人,分别站在消费市场的南极和北极。年轻的消费群比四五十岁的消费群体拥有更“前卫”的消费意识。他们在电视机与电脑前长大,思想早熟,行为大胆,兼具青春期的反叛、率真与消费上的肆无忌惮。天才少年作家韩寒,已经用稿费买了四辆高级跑车。钱对他们的意义,只是意味着可以更加率性地体验生活。《新周刊》前些年专门对这个现象作过探讨,说这一代人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要向何处去”,被称为“漂的一代”。他们所倡导的消费理念常常是:“零储蓄”、“花明天的钱”、“今朝有酒今朝醉”。
而另一方面,很多40岁以上的消费者面临下岗与就业竞争的巨大压力,防御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何况还有子女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改革等等的压力。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顶梁柱,更乐于采取“保守”的花钱态度,把余钱存入银行。2002年,国内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高达8.7万亿元,储蓄率仅次于日本,高居世界第二。
变脸的“上帝”—多元化的顾客加速消费形态的细分
如今再用“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来简单地划分消费群已经行不通了。如果说过去10年可算做一代人,那么现在相差三四年甚至更少,就会出现“代沟”,消费观、价值观会有天壤之别,年龄层越轻越是如此。我在市场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大三学生对大一学生的行为和消费习惯就会看不顺眼。
理解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偏好、购物态度、价格观念越来越成为市场行销成功的关键。拿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为例。我身边的企业老总朋友,经历过上山下乡、恢复高考、下海,从怀抱理想的愤怒青年变为执掌社会财富与权力的实权派。他们在消费上试图抓住青春的尾巴,体验最高级的享受,补偿过去物质贫乏的岁月。所以,他们愿意去购买最高档的奢侈品,开奔驰,戴劳力士,甚至给情人买三菱跑车。而中国大部分人的生活远远不是这样。由于“特殊”时期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返回工作岗位后没有专业技能或者壮志难酬,他们很多人是有病不“敢”看,甚至还在为几百元的子女上学费用发愁。
即使在大的分类下,仍然有无数复杂因素需要仔细考察。我住在北京城郊一个别墅区,这里的别墅价格不菲,社区的管理也不错,我是里头的“贫下中农”。而我的邻居,发迹于乡间的一位“大款”,竟然把院子办成农场,养鸡养鸭,甚至还有一头猪!这头猪可不是日本小香猪,而是养来吃的。这大概算中国市场消费群体的复杂与多样性的一个具体表现吧。
中国特色的布波族
在国外,布波族是“布尔乔亚”和“波西米亚”(颓废风格)的结合体。他们具有高等教育背景,出身富裕,追求独特的高品位。他们愿意穿着高档登山鞋行走在高档办公楼中。身为硅谷的工程师,却宁愿掷相当于100万人民币的价钱去购买多功能越野车,而不屑于去开奔驰。
《布波族:一个社会新阶层的崛起》一书这样定义了布波族:“在这个时代能够崛起的人是那些可以把创意和情感转化成产品的人。他们这些高学历的人一脚踏在创意的波西米亚世界,另一脚踏在野心和追求成功的布尔乔亚领域当中。”
中国的布波族代表一个阶层,更代表一个新的消费心态,是国内“井喷”的汽车市场和火爆的房地产市场最主要的贡献者。国内的布波族大体可被分为两类。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