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2节 与马克·维克多·汉森对话(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马克:提到当初写下的这条原则,我就一下子想起了许多事情。我做职业演讲人已经做了25年了,那时候我和妻子住在得克萨斯的产油镇—米德兰—敖得萨,当时正是石油业的鼎盛期。我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聚会,在那个房间里,我面对的最穷的人也有上千万美元的身家,而我当时刚刚跻身于百万富翁的行列。
我给参加聚会的每个人都送上了一本我自己写的书,其中有一个人特别喜欢听我讲这些道理。
事实的情况是,他们都很有钱,但是他们都没有富足感,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充实、很满足,而我要宣讲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其实,如果你有了充分的感知力,有了充沛的激情,那你就会感到充实,不再空虚。
你可能想像不到,这些久经风雨的先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听我讲述如何争取富足的生活。可就在我开口之前,我妻子还凑过来对我说,“你觉得你有资格向他们讲这些吗?“
履行这条原则对我们大家都是一种考验、一种督促。有意思的是,你在向别人宣讲自己最需要学习的理念时,你会更加自觉地去运用这些理念,去身体力行。我在每次座谈会上都会讲到这一点,不管是以营销为主题的座谈,还是以管理或领导为主题的座谈,都不例外。
在这些座谈会上,我对大家说,“接受至少一个理念,就一个。你不一定非像我这样。你只要从这个座谈会上获取一个理念,然后把它传达给另一个人,那这个理念就会真正成为你的理念。”
迈克:每当你在宣讲自己所学到的东西时,这个东西就会扎根在你的思维当中。
马克:的确如此。
迈克:它越来越深入到你的意识中。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是令人惊叹。简直是太绝妙了!
接下来,我想补充说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事实,我们节目中请来的嘉宾都曾努力地向大家说明这样一个事实。
我觉得在美国有一种观念的影响力非常大,而且大家都已经对它习以为常了。你曾经谈到过这一现象,把它称为守财情结,消极的守财情结。比如,“你以为我是谁啊,你别把我当做是洛克菲勒!”还有,“节省一分钱就等于赚到了一分钱。”
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人们的自我意识还不够敏感,在听到这些话时,他们还不能意识到这些话所能产生的影响。
请你对我的听众谈谈这个问题。
什么是守财情结?在早些年代里,我们是怎样在这种情结的安排和诱导下一步步被套牢的?
马克:我的父母是来自丹麦的移民。我深深地爱着他们,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不过,我爸爸曾经灌输给我的正是你刚才所说的那些观念。“我们买不起这个、那个,还有那个。” “你以为我是谁啊,我是洛克菲勒吗?你以为我浑身都是钱啊?” “你以为钱是从树上长出来的吗?”其实我们用的钱还真是从树上长出来的,纸币嘛,不就是以树为原料的吗?“你是不是打算五分一毛地把我搜刮一空,直到我死了才肯罢休?“还有最关键的一句,这就是“你最好把钱攒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话只是一部分例子,它们就是我们所说的消极诱导,这种诱导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我总是让大家不要去理会这些说辞。我不是要取笑什么人,但是我们大家都该对这样的诱导认真地进行反思,并报以不屑的一笑,因为我们都曾接受过同样的诱导。
如果我们能正确地看一眼自己的缺点,就会发现这种消极情结实在是非常可笑。
迈克: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马克,你刚刚写了一本书,是本很薄的书,我通过你的办事处拿到了这本书。
我觉得这本书很有影响力,震撼人心,如果你将书中的原则一一落实,会对你的一生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你会大有收获,不久以前就有许多大财阀和商界巨头以这个原则为指导,采取了切实的行动。
这本书的名字就叫《神奇的什一税》。
你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什一税的含义?你在给予时是应该抱有目的呢,还是不该期待任何回报?什一税的概念从何而来?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去推行这一理念呢?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