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1章 掌握分寸的智谋(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有一次,仁宗病了很长时间,没有上朝理政。一天,他的病情稍有好转,想召见主持政务的大臣们。于是坐在便殿,召中枢省、枢密院文武二大臣紧急进宫。
吕夷简得旨后,过了一会儿才起身入宫,枢密大臣催他快点走,而吕夷简却象平时一样,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宋仁宗见到他们就说:“我病了这么久,今天刚好些,非常想见见你们,你们为什么姗姗来迟?”
吕夷简从容禀奏皇上:“陛下患病,不能亲理朝政,朝廷内外都很担忧,今天忽然召见大臣,我们再慌慌张张跑进宫,人们会误认为出了什么大事,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宋仁宗听后,认为他辅佐政事,考虑周全,办事得体。
李太后死后,仁宗的丧服还没脱掉,吕夷简就马上劝谏宋仁宗立曹氏为皇后。范仲淹不同意吕夷简的见解,马上去晋见皇上说:“吕夷简又给陛下出了一个坏主意。”
第二天,吕夷简告诉韩琦说:“这一类事情宫廷外的人不会知道,皇上的年龄已经大了,郭后和尚美人都因为失去宠爱而被废掉了。后宫中想凭姿色得到皇上宠爱的大有人在,不马上册封皇后,就没有办法阻止这样的事。”
可见,吕夷简做每件事都自有他的深谋远虑,这类的例子还很多。
宋徽宗刚即位时,想革除哲宗绍圣年间的弊端,广开言路。众人都认为,象司马光那样品行高洁的旧臣,应当优先恢复地位。
陈瓘当时正在谏省任职,他独独认为前朝废黜孟后,追贬已死去的丞相,都师出有名,并不是无缘无故的。现在要给他们恢复名誉,就应该先分清哪些是受了冤枉,哪些是罪有应得,给无辜蒙冤的人平反昭雪,谴责、诛杀制造这些冤案的人。然后发诏书公诸于世,接照礼仪的规定进行,这样才不会留下后患,不要只求快而遗恨无穷。
大部分大臣却认为,公众的意见被压抑得太久了,希望很快作出决断以博取世人的欢心,于是就仓促地将这些事办了。
到了崇宁年间,蔡京当政,又把徽宗年间的旧案一股脑儿翻了过去。这时,人们才开始佩服陈瓘的见识,称赞他是懂得把握分寸的人。
宽严相济的分寸
曾国藩曾经向人传授管理强悍部将的经验,他举了一个例子。
李世忠是投诚过来的湘军将领,因战功显赫而官至一品,为人暴戾险诈,很不驯服,其部下也经常为非作歹。那么曾国藩是怎样对待这样的部将的呢?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