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6章 知人识人的智谋(4)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不料这个贼人自称:“我是医生,不是盗贼。因为新娘有病症,令我相随为她疗治病痛的。”并对妇人的家事隐私陈述得详详细细。其实,他的这些供状全是潜伏床下窃听所得。
县宰难以决断,要传讯妇人对质。可是,对于这些床上私语,新媳妇又羞于出口。
一位老吏便对县宰说:“妇人初嫁,如遭讯问,传出去有辱名声。假如是贼,必然不识新妇。如若我另找个女人出庭对质,贼人如认妇便是他随行治病的新娘,那就不打自招了。”
于是选一妓女,盛服浓抹,乘车而至。那
贼指妓大声说道:“你邀我为你治病,为何又抓我诬为贼?”公堂之上哄堂大笑,贼人只得认罪。
听其言和观其行
人的未来发展,在其性格特征和言谈举止上必然有所表现。所谓性格就是命运,指的就是这一规律。
汉高祖病危时,吕后问他身后谁当丞相合适,刘邦说:“曹参可以。”
又问他曹参以后,刘邦说:“王陵可以。但是王陵这人有些憨厚,陈平可以协助他。陈平这人智谋有余,但是难以独当大任。周勃宽厚稳重,但文化修养不足,然而能安定刘氏天下的,必然是周勃。可以让他当太尉,掌握兵权。”
后来,周勃果然一举剪灭当权的吕氏家族,挽救了汉室。由此可见,刘邦可谓有知人之明。
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言谈中会有所侧重。如果一个人喜欢谈论权力、机变等事情,那他一定喜欢说服别人,而如果言谈自然,崇尚虚静无为,那么他十之八九淡泊名利,如果一开口就是天下大势,追求公正,那么他一定期望建功立业等。这些大体方向,就是从现象看本质的基本要素。
然而在现实中,现象有时并不是真实的,还有很多人心口不一,喜欢制造假像迷惑别人。比如说,有人引经据典,看似头头是道,实际上是在为自己找根据;有人标榜自己如何如何正直,实际上却是看风使舵,八面玲珑;有人满口清正廉洁,实际上却贪得无厌;有人说自己多么仁慈,实际上却干着伤天害理的事,等等。凡此种种都足可以假乱真。
从这些外在的表现上,也能够判断出一个人本质,但必须要听其言观其行,就是用探测人的内心世界的办法来认识人,并预测其可能采取的行动。
相传诸葛亮着有《心书》一册,把了解僚属的方法概括为七大要点: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春秋后期,鲁国大夫郈成子为和晋国通好而访问晋国。他路过卫国的时候,卫国大夫右宰谷臣把他挽留并设家宴招待,宴会上,虽然有家乐助兴,可右宰谷臣的脸上却没有一点儿喜色,喝到最后,右宰谷臣还送给郈成子一块壁玉。
等到郈成子从晋国回来,路过卫国时,却没有向右宰谷臣辞行,随从问他:“来的时候,右宰谷臣那样盛情地招待你,如今回来你为何不去向他辞行呢?”
郈成子说:“他设家宴招待我,是要我快乐;排出家乐而自己没有笑容,是告诉我他有忧愁;酒到浓时送给我壁玉,是对我有所寄托。这样看来,卫国难道不是要有变乱吗?”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