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先发制人的智谋(5)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汉灵帝中平二年,董卓做并州太守。朝廷下诏命令他从属皇甫嵩指挥,董卓拒不奉诏。
当时,皇甫嵩的儿子皇甫郧也在军中,他说:“当今朝廷失政,百姓有倒悬之苦,而董卓却上书请求独自带兵,这是违抗圣命。并以京师混乱为由,迟迟不向前进军,这是他内心奸诈。况且他性情残暴凶狠,六亲不认,将士不服。大人您身为元帅,应马上讨伐他,上对朝廷表明忠义,下为百姓大凶,这是一件大事业呀。如果等他羽翼已成,再想杀他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皇甫嵩说:“董卓独断专行,不服从诏令,虽然有罪,我不请求朝廷就去诛杀他,也不对的。不如把这件事上报朝廷,让朝廷决定如何处理。”
于是把董卓不服诏令的情形上报给朝廷知道。灵帝为此下诏责备董卓,董卓更加怨恨皇甫嵩,等到后来董卓专权,皇甫嵩终于未能幸免于难。
第二个例子是明建建文帝。
建文帝即位之初,其叔父燕王朱棣从北平来到京师南京朝见他。
户部侍郎卓敬向建文帝秘密禀奏道:“燕王智虑超人,非常象先帝太祖。况且北平极容易聚粮屯兵、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金、元等强悍的民族都是由此地兴起的。所以,应该将燕王迁移来南昌,以杜绝祸根。”
建文帝见奏后大惊,第二天,对卓敬说道:“燕王和我是骨肉至亲,您为何要如此离间我们?”
卓敬回答说:“隋朝的文帝和杨广不是父子吗?”
后来燕王终于发展壮大起来,发动“扫碑之战”,夺取了皇位。
上面两面个例子都是历史上一些平庸者的作为,其失败不足为奇,但即使是聪明如诸葛亮,居然也会在这上面栽跟头。决断生于见识,见识生于才智。但是一味地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反而可能在应当下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国时候,诸葛孔明十分了解魏延的才能,但又知道他依仗才能必不肯屈居他人之下,因此对魏延顾虑重重,处处提防,宁可不让他把全部能力都充分发挥出来。
魏国让夏侯懋镇守长安。诸葛亮要讨伐魏国,魏延出主意说:“夏侯懋这个人胆子小又没有谋略,现在您给我精兵五千名,我直接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往东去,到子午谷就向北进军,超不过十天就可以到长安。夏侯懋听到我突然到来,一定会抛弃城池逃走,等到他与东方的魏军会合,还需要二十来天,而您从斜谷来长安,也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到达。要是这样做,那么一下子就可以平定咸阳以西的土地了。”
诸葛亮认为这是一条冒险的计策,没有听从,错过了一次出奇制胜的良机,就是因为他的胆量被他的见识所掩盖了,未能果断地下定决心。
无毒不丈夫
孔夫子周游列国的时候,经过一个废败的城郭,正感慨之际,遇到了位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