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3章 折节樽俎的智谋(6)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赵王点点头说:“好啊!”
楼缓听说虞卿的话以后,又去见赵王说:“不是那样的。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赵两国打仗,天下人都高兴,为什么呢?天下人想的是:‘谁强我就依靠谁,谁弱我就乘机进攻谁’,如今赵国的军队被秦军打败,天下要祝贺的战胜者,必然也就是秦国了。所以不如马上割地求和,以疑惑天下人,以安慰秦国的心。不然的话,天下人将趁秦国对赵国愤怒,赵国被打败的机会瓜分赵国。灭亡赵国哪里只是秦国的企图呢?大王赶快作出决断,不要再犹豫了。”
虞卿听说后,十分气愤地说:“楼缓来就是为了秦国效力的!赵国军队被秦国打败,又割地求和,这样使天下人愈发疑惑。谈什么安慰秦国呢?不是向天下人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吗?况且我说的不要给六城,并不是一定不给。秦国向大王索取六城,而大王拿六城去贿赂齐国。齐国是秦国的宿仇,得到大王六个城市,必然会拼全力向西攻击秦国。不用等到众人争论结束,齐王就会按大王的请求去做。这样的话,大王虽然给了齐国土地,却会从秦国得到补偿。一举结下三国之亲,而与秦国分道扬镳。”
赵王说:“好啊!”于是派虞卿出使东方去见齐王,与齐国商量共同对秦的事,虞卿还没有从齐国回来,秦国来重新谈判的使者已经到了赵国。楼缓听说后,立即逃离了赵国。
苏轼有句诗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深刻地揭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客观规律。
对于事件的当局者来说,有些问题隔了一层薄窗纸,别人用话轻轻一点就破;而更多的情况下,当局者则处于重重的迷雾之中,把问题的结论一下子点出来,对方未必能马上反应过来。不如根据对方所处形势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一层层地剖析,逐渐演化出结论,这样更能让对方心服口服。虞卿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以柔克刚法
世事有时是很奇妙的,看起来最柔弱的东西,却能制服最强硬的东西。水够柔软的了,而滔滔大水却能冲决坚固的堤防,造成巨大灾难;涓涓细流、能将顽石的棱角磨去;小小水滴,天长日久能穿透石块。再刚强的汉子,也有被似水柔情瓦解的时候。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一刚一柔,既可以相辅相成,也可以相克相服。
柔不过是一种表现形式,在它下面其实蕴藏着力量。水中蕴藏着能量,儿女情长具有使人心动的情感力量。刚,其力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看似势不可挡;柔,其力藏而不露,看似软弱无力,其实如绵里裹针。因此,不妨说,以柔制刚,是以一种无形之力去战胜另一种有形之力,不过是两种不同的力之间的转化罢了。
柔中也包含着智慧和机敏,柔中也包含着自信和勇气。敢于出面和强敌对抗,并非人人都能做到。
楚韩雍氏之战时,韩国向周国征集兵器和粮食。周国国君十分忧虑,将此事告诉了苏秦的弟弟、纵横家苏代。苏代说:“有什么可忧虑的?我能让韩国不向您征集兵器和粮食,并且让他们把高都送给您。”周国国君高兴极了,说:“您如果能办到,我将让全国人民都听从您。”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