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结语:成功不是想像得那么难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些成功人士。这些成功人士包括学术泰斗和商界精英,在外人的眼里,他们的头上都罩着一圈光环,被视为是创造了人生奇迹的人。
但是笔者发现,几乎所有这些真正的成功人士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反而有一些只是小有所成的人,在向年轻后学聊起自己的过去时,出于虚荣心或者其它一些东西,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目的只是让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知难而退。换句话说,他们用自己的成功经历抬高自己,吓唬那些还没有尝到成功滋味的人。
而后者所反映的东西,却恰恰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所着意突出的,什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什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其于以上理解,笔者尝试探索隐在成功的道德光环背后的东西,从一个新角度对成功学进行了发掘,写成了本书。
在书中,笔者只想告诉大家这样一个道理:成功更多地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与“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乃至“头悬梁,锥刺股”都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我们对某一事业感兴趣,并由此确立了人生的某一目标,长久地坚持加上正确的追求方法,必然会取得人生的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时间和我们的方法才是够成功的根本保证。
人一生中的事业,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诸多目标,只要我们真的想做,就能够做到;需要跨越的障碍,也都能自己跨过或者绕过去,而无需忍受什么特别的痛苦与磨难。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我们要从一座楼到邻楼的十楼去,我们会怎样走呢?
一般我们都会坐电梯下到这座楼的一层,然后走到邻楼的一层,坐电梯上到10楼。这个过程对于我们来说如履平地,也是最为理智的选择。
但是假如我们刻意要挑战自己,在自己楼的三层和邻楼之间搭一个几尺宽的木板,相信每个人的腿都会哆嗦。假如我们要直接在十楼搭这样一块木板,相信除了杂技演员,没有人能够走得过去。
人追求成功的过程也是如此,成功并不需要我们抱定“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甚至视死如归的精神,而只需要用一种胸括万殊的平常心,饶有生趣地活着,不停止和放弃最初的想法,用最小的代价走完一段必须的路途。
在成功的那一天,我们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原来是如此的顺理成章。这种努力与追求只需要顺应这种安排。不要小看了这种安排,它虽贵在平常,却具有不可预料的力量,它波澜不惊,却是无声处蓄积能量酝酿爆发的惊雷。
如果在读完本书以后,仍然坚持认为自己一定要经历万难才能达到要追求的目标,那么最好的选择是放下这个目标,因为我们潜意识里已经认为不可能成功了。
要达到任何目标,多多少少都要经历一些波折的障碍,但是这并不是说,成功必须以磨难为代价,历经磨难的成功也并不比水到渠成的成功更有滋味。
每一次磨难只是让我们更不容易信任自己,更加认为自己的结局会是更大的失败。
在书店里,有太多太多的书都在教育我们,说历经磨难的成功更加充实,也更有成就感。实际上这种话只是大谬不然的屁话,最终不是鼓起我们奋斗的勇气,而是一点点消磨我们的斗志。
如果有两条距离相同的路通向目的地,我们一定会选择更为平坦因而也更少风险的那一条,因为坎坷不仅意味着速度的降低和车辆的磨损,而且意味着半路抛锚的更大风险。
同样的道理,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找到更适合自己,更省力的途径,因为快乐的、水到渠成的成功可以让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更好的保养自己,提高自己。如果说我们要经历磨难的话,那也必须是有价值的,而且无可避免的跨越,是为了更有效地发展,而不是为了增加最终的所谓“成就感”,更不是为将来的回忆提供谈资。
如果我们要顺利成功,就不要再相信非要磨难才能成功的话,在书店或者是图书馆里看到这类书就要把它塞到书架的角落里去。让我们相信了此种挫败自己的话,因为我们一旦被这种思想所感染,那么就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自虐倾向,下意识地去追求解决那些成功路上琐碎问题,让这些问题折磨我们,从而放弃更大的成功。对于一个挫折,一个陷阱,我们不要存在无谓的英雄主义精神,跳过去或者绕过去就是了。
成功也往往并不需要超人的能力或智慧,我们只要在追求的过程中多读书,在实践中多观察多思考,慢慢自然就可培养出足够的智慧与能力来跨越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总而言之一句话:成功并不是我们想像得那么难。
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想自己要怎样经历磨难才能成功,而是考虑一下自己要达到目标还缺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以及如何解决。只要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最后的成功自然会水到渠成。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