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20与100的差别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在谈到用人问题时,曾经发表过这样一段妙论—
我们把军官分成四类,聪明的、愚蠢的、勤快的、懒惰的。每个军官至少具备以上两种品质。
那么,聪明而又勤快的人,适合做高级参谋;愚蠢而又懒惰的人,适合做基层军官,被支使着使用;聪明而又懒惰的人,适合作高级指挥员;至于愚蠢而又勤快的人,那就危险了,应该立即予以开除。
蒙哥马利的这段话,足以使其跻身于管理大师的行列。因为他道出了
民国时期,曾有兄弟二人一起到一个商行当伙计,也就是打工。过了一年,哥哥一个月只能拿20块大洋,而弟弟却已经坐到了部门负责人的位子上,能拿到100块。
哥哥不服气,就告诉了父亲,于是父亲就来请教老板。
老板笑了笑说,我先不回答你,你自己看一下吧。说完,他把兄弟两都叫来,对他们说,你们分头到邻镇打听一下,大豆在那里卖得怎么样?兄弟二人应声而去。
第二天,兄弟两个先后回到店里,老板把哥哥叫来问道:“你打听得怎么样?”
哥哥回答说,大豆卖得不好,很少人到店里买。
老板又问:“价格怎么样?”
哥哥说:“我马上回去问一下。”
老板转身又把弟弟叫来,弟弟说:“邻镇的大豆卖得不好,因为他们那地方的水不适合磨豆腐,而且因为他们本地就种了大量大豆,店里的价格是一块半大洋一斗,比我们这边要低得多。可是他们那儿黑豆和绿豆比较少,价格也较高,我建议我们运一批黑豆和绿豆去卖,更好赚钱。
父亲在旁边听完兄弟二人的回答,顿时恍然大悟:这就是20块大洋和100块的差距。
不要以为两兄弟的经历只在故事中出现,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遇到这种事。
一次,深圳一家文化公司的老板对笔者说,他的职员中几乎找不到可以提拔做总经理的人。比如说,如果把一名职员叫来,对他说:“请帮我查一查辞海,把杜审言的生平事迹写一篇摘要。”
那个职员绝不会说:“好的,我马上去查。”他会满脸狐疑地提出一个或数个下列的问题:
他是谁呀?
哪一年的辞海?
辞海放在哪儿?
这是我的工作吗?
你不是指杜牧吧?
为什么不叫小刘去做呢?
他是哪个朝代的人?
你急不急?
我是否把书拿来,由你自己来查?
你为什么要查他?
在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怎么样去查那个资料,以及你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找另一个职员帮助他查杜审言的资料。
最后,他会回来说,辞海上根本查不到这个人,建议你去网上找。
这种职员永远不会得到提升,相反,更高的职位急需找到的,是想方设法完成任务的人。
他们不论领导是否在办公室,都会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而不会提出任何不是困难的困难,作为借口,或者把任务推托给别人来完成。
他们永远不会“落伍”,因为他们时刻在搜集信息,在动脑筋想问题。他们不会为了一点情绪罢工,把手上的工作一扔了之。
不要等到职位空缺,等到职位空缺时,再临时抱佛脚,那个职位早就被有准备的人占据了。领导更欣赏做好本职工作,还想当将军的士兵。每一次额外的工作、新的任务、棘手的问题,背后极有可能是领导那双物色人才的眼睛。
做好一件件看起来不大的小事,当机会突然来临时,这些小事可能已经为我们的提升铺平了道路。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