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择业误区知多少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年轻人不能将择业过于理想化,面对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需要给自己切合实际的定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效仿盖茨,但我们毕竟不是盖茨。他找到了适合他自己的路,弃学从商,他成为了世界首富,但是我们未必行。
因此,择业时务必要冷静,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即便不能得出最佳的选择,至少也可以避免最差的遭遇。
第一,避免起点太低。
或是在低处开始追求,有时却会像一位诗人感慨的那样:“有多少人没入了茫茫人海,再也没有出来。”
一些年轻人认为从什么地方开始追求都一样,哪怕是一个基层单位,先落了脚以后再说,反正也不会呆多久就会有机会的。
这种从底层干起,慢慢往上爬的观念,表面上看来也许十分正确,但遗憾的是,但问题是,很多从底层干起的人,进入那个层次后,便从来不曾设法抬起头,以便让机会之神看到他们,也就很难再出来了,只好永远留在底层。
我们必须记住,从底层看到的景象并不是很光明或令人鼓舞的,反而会扼杀一个人的进取心。这种情况下,人们容易接受命运的安排,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并养成了墨守成规的习惯,而且这种习惯越来越根深蒂固,以至于后来无法打破这个习惯。
第二,避免好高骛远。
如果我们由于条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也很少乐趣,如果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生涯,绝不能把它做好。即使不受到别人指责,我们也会感到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
为了克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不仅让自己更为虚弱,而且由不胜任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
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人。
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情吗?
第三,不要一心追逐热门职业。
在我国,谋生的职业有20000-30000种,而且随着新行业新产业的发展,还在迅速地增加。但有多少人能知道具体是哪些呢?除非他们找一位无所不知的神仙,要来一个透视世界的水晶球,否则没有人知道的。
不知道怎么办呢,只有赶时髦,哪个行业热,就向哪个行业钻。调查显示,从学校毕业后,2/3的男生选择了30000种职业中的5种,女生也是一样。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金融、计算机、法律、新闻等热门职业人满为患,竞争激烈,不仅进入要费一番大功夫,而且要出头更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而且,由于这些职业人满为患,竞争高度激烈,每一个加入其中的人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而极度焦灼不安。有人为了进入这些时髦职业,而舍弃了自己的专业,但这就等于砍掉了自身优势,损失就更大。
因此,当个人的专业所限不能马上进入热门行业时,最好量身择业,再择机发展。
某公司有几位机电专业的工程师,他们没有舍弃所学,盲目跟风,而是立足本专业,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而且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英语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成为公司不可多得的技术骨干,已被送往国外接受管理培训。
第四,避免选择那些维生机会只有十分之一的行业。
不少人考大学填志愿时很清醒,先把自己最想报的志愿学校列出,然后退而求其次。但择业时却有点发烧,宁高勿低,非要做那些能够日进斗金的工作不可。
任何职业都是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有时一个职业能够让人日进斗金,也能让人三餐不继,比如保险业。
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人事先未打听清楚,就开始贸然兜售人寿保险。
换个方式来说:如果我们推销人寿保险,那么我们在一年内舍弃而退出的机会为90%,而留下来的机会只有10%;即使我们留下来了,成功的机会也只有百分之一而已,不成功的话我们可能连勉强糊口都变得很困难。
第五,不要有自己“只适合一项职业”的观念。
每个正常的人,都可在多个行业和多项职业上成功,也可能在多项职业上失败。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一项工作适合我们,就象不会只有一位女孩子适合我们一样。在择业和爱情上都没有唯一,而是有无数种可能。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尽可能谨慎地选择而已。
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归入某一个大类,然后在这个类别中再寻找对应的一类工作。这是避免在太多的选择面前无所适从的最佳办法。
比如说,一个感性、有活力并且富于创造思维的人,从事下述各项职业,成功的机会都很多,也一定能胜任愉快。这一类的工作包括:农艺、果树栽培、科学农业、医药、销售、广告、报纸编辑、教书、林业。
而这一种人对下述的工作一定不喜欢,而且也十有八九会失败:会计、工程、旅馆经理、工厂主管、建筑、机械业以及职业杀手等数百项职业。
我们在我们决定投入某一项职业之前,还可以向行内的人请教。先花几个星期的时间,对该项工作做全盘性的认识。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和那些已在这一行业中干了十几二十年的人面谈,一定能够受益匪浅。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