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胆量自见识中来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歌德有一句名言:“我有敢于走向人世的胆量,下界的苦乐,我要一概担当!”
这是胆量,没有胆量的人,对事情疑虑重重,优柔寡断,任何事情也干不成功。但是胆量并不是天生的,像《三国演义》中说的姜维胆比一般人大,纯粹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那么胆量从哪里来呢?
我国古代有一个武将赵思绾,他曾经发表一种愚蠢的见解说:“要是吃人胆吃到上千个,就能够变得刚勇无敌。”因此每次他杀了人,就取出那人的胆囊,用酒吞咽下去。这种取下别人的胆囊来壮大自己胆量的做法,不只是愚蠢,而且是太愚蠢了。以如此愚蠢的做法来壮胆,最终只能是戴盆望天,缘木求鱼。
胆量来自智能和见识。
大凡敢担当大事的人,都得靠胆量,而能完成大事业,则要靠智能。就象真正的赌博高手一样,凭的并不全是勇气,还有见多识广和经验。他们一摸骰子就知道里面灌没灌水银,而且怀中也带着灌水银的骰子,如赌到中途,场上形势对自己不利时,把这做过手脚的骰子换进去,然后再设法换出来。
没有这一手,没有人能够在赌场上百战百胜。中国有句谚语,叫做没有金刚钻,就不敢揽瓷器活,就是对胆量与智能、见识、实力的辩证认识。
人们知道水会淹死人,所以不让自己落入水中;知道火会烧伤人,所以不去触摸火。他们不落水,不触摸火,不是因为没有胆量,而是因为有智能,才这么做。如果人们自信自己入水肯定不会淹死,触摸火肯定不会烧伤,那么他怎么会怕水火而不敢落入、不敢触摸呢?
智能是藏在心里的,人的心好比是老板,而胆量好比是部下。老板发布了命令,部下便紧紧跟上,坚决照办。要是老板发布命令,部下却不去照办,或者老板没有发布命令,部下却横冲直撞,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的老板软弱。
所以,胆量要是不足的话,就需要老板智能来磨炼它;胆量要是过大的话,就要用智能来控制它。智能可以产生胆量,胆量却不能产生智能。以刚强的态度和手段来战胜对手,凭勇敢来作出正确的决断,这些都要凭靠智能。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越是久经磨练,他的胆量也就越大。古人战胜对手的智能和手段,以及作出正确决断的见识,都值得我们学习。我必须吸取他们的聪明才智,来补充自己。
实际上,没有胆量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胸无见识,缺乏见识,周围的人的意见就会左右他。
大凡任何一件事,可以做还是不可以做,在心中都必须先权衡考虑:应该自己做的事,不要怕犯错误;不应该自己做的事,即使有功可居也不应参与。这样就不会畏首畏尾,前怕虎后怕狼。
平原君立刻在门客中挑选去楚的人,可是挑来挑去,选了又选,只挑选出19个人,还差一名。
这时,门客中有个叫毛遂的,找到平原君说:“将军此次挑选的人,听说还少一个,我向将军推荐自己,请您也带上我吧!”
平原君看此人其貌不扬,个子不高,根本不记得这个人,就问他:“你到我这多少年了?”毛遂回答说:“已三年。”平原君不大高兴地说:“有才能的人,就像一把锥子放在袋子里,它的尖会刺破袋子露出来,可是你在我这呆了三年,我从没听说过你的情况,可见你是没有什么才能,所以你还是不要去了。”
毛遂说:“我今天要求的正是像锥子一样被放进袋子,如果早能这样,早就刺破袋子显露锋芒了!”
平原君佩服毛遂的胆量和口才,于是就决定把毛遂带上,也正好凑够了数。
到了楚国,平原谷和楚王谈了整整一上午合纵抗秦的事,可楚王就是不肯出兵。毛遂手按宝剑走到楚王面前,先是教训了楚王一顿,然后慷慨陈词,楚王终于答应联合抗秦,派兵救赵。
邯郸解围,赵国得救后,平原君赞扬毛遂说:“毛先生以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
《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说:有卓越智力作用指导的胆量是英雄的标志,说的就是胆量来自于见识的意思。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