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相信明天会更好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所在市的市委主要领导首次出访日本,回来后感触极深。他绘声绘色地讲述所见所闻,听得我们这些从未走出国门之人如醉如痴。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参观了日本几户普通人家,看到家家备有电视之后,回来后曾经在会上发出感叹:“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像日本那样每家都有电视啊?!”大约在他讲这话不到十年的90年代中期,中国城市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普及了电视,而且一步到位绕过黑白阶段用上了彩电。现在不少人家不是一部而是两部甚至一人一部互不干扰。到了上世纪末农村也基本普及,中国几乎成为世界上使用电视最多的国度。前几年我见到这位早已退休的老领导同他谈及此事时,他又发出一串感叹,说当初做梦也没想到会这样快。
大约上世纪90年代初,我所在省的省委主要领导曾在多个场合讲过一件事,就是他看过不少国家的高速公路上跑的不是小轿车,就是集装箱,没有像我们这里都是敞篷货车。他为此发出一个期盼:什么时候我们高速公路的货运也能做到以集装箱为主呢?十几年过去了,这个过程似乎来得没有普及电视那么快,但集装箱眼见逐年增多,呈不声不响渐进式发展。在最近刚刚竣工的双向八排道沈大高速公路上,我终于惊喜地发现:在这条路上,集装箱已经取代敞篷车成了货运主角。
转眼到了世纪之交,在中国大地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人们欣喜地发现,在城市里人生“衣食住行”四大要务,从总体上讲,“衣食住”三项逐渐接近发达国家,只是在“行”上差距尚大,他们家家有小轿车,而我们还是自行车代步。于是,又有人发出感叹:“轿车进家庭在中国可是遥遥无期的事呀!”话音刚落,随着中国汽车生产风起云涌,进口轿车降低关税,轿车开始进入家庭,而且势头强劲。且不说北京、上海那样的特大城市,就是笔者所在这样的城市,目前每月私家车增量也在千辆以上。据说由于势头太猛,导致交通不畅,国内有的城市已开始采取控制性措施。
前些年朋友们聚在一起,还常慨叹于我们同发达国家环境上的差距。笔者十年前去过加拿大的多伦多市,那里秋天生机勃勃,五颜六色的树叶比春花更艳丽,妆点得秋天比春天更壮美,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回来后我曾专门写过一篇散文,除了由衷赞叹异国美景外,还探讨过何以我们这里秋叶枯黄一派肃杀景象,记得当时得出结论是气候异样。没想到今年秋天,当笔者乘车行进在新改造完成的沈大高速公路上,看到隔离带和公路两旁的树叶,也现出红得耀眼黄得透明的风姿,连落叶最早的杨树也加进其中。这时我才明白,主要是树木的品种使然。如果再看到服务区的精美欧式建筑,加上其间停留的成片集装箱,仿佛置身国外。这时我已不怀疑有一天环境也能赶上外国。
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让你吃惊的事情真会越来越多,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已经不是梦。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