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都来“找感觉”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华光报社 M室刚刚重组,人员很精干,主任一人,副主任二人,记者一人。主任原为副主任,过去很少接触具体业务;两位副主任以前都是一般记者,业务平平;只有记者是业务骨干,学位和职称最高,业务能力最强。
两位副主任中有位女士,三十出头,同社长关系密切。这次 M室调整幅度大,引人注目,真实原因只有社长和这位女副主任知道,主要是为了解决她的晋升问题。另一位男副主任五十几岁,是员福将,没有能力有资历,这次是跟着坐“乘车”。原来的主任调到其他部门,新主任是被两位副主任“顶”上来的。
M室调整之初,三位主任无德邀宠,无功受禄,无能得位,自然喜不自禁,兴高采烈。时间不长,三个人冷静下来,慢慢变得烦燥不安,高兴不起来了。因为他们除了职务变化,其他都未变。特别是女副主任,过去由于业务欠佳,只能干打杂,如打水、取报纸、收拾卫生之类。现在职务虽变,其他工作仍插不上手,只好还干这类活。
按照美籍华人心理学家奚恺元教授创造的“幸福学”理论,人的幸福感产生于比较。职务本身不能带来幸福,那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领导感觉,才能产生“幸福感”。新主任最早悟出这个道理,开始制造这种感觉,拿出领导派头,耍出主任威风,从部下身上“找感觉”。怎奈从两位副主任身上难以找到,因为女副主任有后台惹不起,男副主任不干活无错可找。最后苦了那位记者,活由他干,累由他挨,责任他担,稍有闪失,主任开始板起面孔,振振有词地数落他,偶有延误,更是不问青红皂白夹枪带棒地抢白他。到这时,新主任才算找到了做主任的感觉,并从那位记者沮丧的表情中获得了成功男人的“幸福感”。
女副主任也开始觉得打杂太低气、太掉价,很不符自己身份,也理直气壮地推给了那位记者,因为自己是“官”,他是兵。看到记者既干业务又干杂务,忙得不可开交的样子,女副主任也找到了当“官”的“幸福感”。
男副主任历来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过去干不了大活干小活,总还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现在觉得写稿是记者的差事,跑“龙套”是兵的活,都是记者的职责。男副主任一推六二五之后,只剩下玩电脑、打扑克的活了,悠哉游哉,尽享清福,“感觉”越来越好。
可怜那位记者在三位“领导”都找到“感觉”之后,也找到了自己的“感觉”。感觉为何?真是一言难尽。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