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郑老办点兵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老郑在一个单位当了十几年办公室主任,人称郑老办。郑老办有两句口头禅,一句是“人多好干活”,一句叫“一个萝卜一个坑”。主张每人干好一摊活,别吃一看二眼观三,这山望那山高。每当机关精简人员的时候,他总是竭尽全力,四处游说,争争讲讲,希望少减人,保存实力。为此,他没少挨领导批评。但是,积习既深,要改也难。 下面记述的是这个单位最近一次外出招商,郑老办组织办公系统队伍,调动人员,行兵布阵的情况。
这次外出招商活动,领导明确要求,参加人员和随行人员都要“少而精”。面对这个要求,郑老办首先遇到了人员素质上的难题。由于他历来主张“专一”“一铆顶一楔”,所以这里工作人员技能单一。比如文字工作,搞文电的不会写讲话,起草讲话的写不了调查报告,组织简报信息的写不了新闻稿,写消息的写不了通讯。更令人费解的是,时至今日,搞文字工作竟然不会用电脑,不能打字。因此,单是为了文字工作,郑老办就带去十几个人,其中包括两个打字员。
出于同样的原因,事务工作也难以控制住人数。过去分工过细,有的专门应付会,有的专门琢磨事,有的专门摆弄人,有的专搞迎来送往,有的专事对外联络。平素又“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造成“隔行如隔山”。每个活都有不少说道,许多“套头”,不能出差错。因此,每件事都不可忽视,谁也代替不了谁,必须成建制拉出人马,做到行当齐全,才能确保万无一失。结果,为了完成事务工作,又带去十几个人。
前些年,媒体上曾经讨论过机关需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许多人主张培养“多面手”,培养能够“一脚踢”的人,做到“一个萝卜几个坑”,适合多种工作的需要。郑老办不以为然,嗤之以鼻。他认为,机关是“上层建筑”,应该培养“专才”,而不是“通才”。他把两者对立起来,认为“通”就不能“精”,而机关需要精益求精,出类拔萃。于是,他还是单摆浮搁,越分越细,而且没有交流,互不来往。
办公系统除了文秘和事务工作外,还有一摊后勤工作,也不甘示弱,要求随同前往。这又给郑老办出了难题,因为按照需要实在大可不必。然而他擅长搞平衡,觉得不能厚此薄彼,冷落一方。于是,后勤人员也获准参加,但人数要少。落实的结果,谁都想去,最后“落一屯不落一人”,又去了十几个人。
办公系统一共去了40多人,完全违背了领导“少而精”的要求,理所当然地又挨了批评。但是,郑老办皮糙肉厚,无所谓了,仍旧会我行我素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