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心理描写的完美巨著 安娜·卡列尼娜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必读理由
艺术完美而卓著的世界文学名著
十九世纪俄国社会的风俗画卷
小说技巧的卓越体现
爱情、性欲与婚姻的细腻剖析
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
影响世界的100本书之一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国别:俄国
类型:小说
成书年代:1877年
阅读时间:青年、中年
推荐读本:《安娜•卡列尼娜》,草婴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背景搜索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南面图拉省的雅斯纳亚•波良纳,是一位伯爵的孩子,长大后承袭爵位。托尔斯泰的父亲参加过1812年的卫国战争,托尔斯泰的母亲是公爵之女;托尔斯泰的出生地即是他母亲成婚的陪嫁品,托尔斯泰的一生几乎都在那片土地上度过。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由姑母照料长大成人。1844年,他考入了姑母家所在地的喀山大学,先在东方语文系就读,后转入法律系。这时,他耽迷于上流生活,沉醉在卢梭、孟德斯鸠的著作中,广泛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1847年,由于对校方教育方法感到不满,他中途退学,回到故乡经营田庄。在家乡,他企图进行农事改革,但以失败告终。此后的一段岁月,他与贵公子混在一起,过起了放荡的生活。1851年,他浪子回头,加入高加索部队,服役两年,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表现英勇,当过炮兵连长,晋升为准尉。1856年,托尔斯泰退役回家。他的文学生涯开始于高加索时期,1855年所写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克里米亚战争,为作家带来了声誉。此后,他先后发表了《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小说,奠定了文学大师的地位。
⊙内容提要
《安娜•卡列尼娜》构思于1870年,起笔于1873年,完成于1877年,是一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托尔斯泰说,“他的任务是把这个妇女写得只是可怜而没有罪过”,叙述一个不忠实的妻子以及由此产生的全部悲剧。但在写作过程中,托尔斯泰把小说的情节发展成为一个通过讲述家庭故事反映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广阔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小说由两条相互联系并且平行前进的情节线索构成。年轻美丽、感情丰富的安娜十七岁就嫁给了贵族高官卡列宁。婚后,她忙于抚育孩子和参加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八年后,身上犹有过剩青春和压抑生气的安娜在莫斯科结识了青年军官沃伦斯基。为了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爱,她离开丈夫,与沃伦斯基私奔,后因上流社会的迫害,安娜在车站卧轨自杀。另外一条主线则带着托尔斯泰自身的影子。家有三千亩土地的大贵族庄园主列文身强体壮,热衷于思考社会和道德问题。他专爱乡村,乐于和农民打交道。他爱上了善良天真的贵族小姐基蒂,经过一番周折后,两人终于共结同心。婚后生活美满幸福,但列文仍然忧心忡忡,因为有那样一个社会,摆在他的面前,让他惶恐而绝望。
⊙作品影响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的三大小说之一,是俄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杰作,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精华。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反映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各个阶层的家庭生活,有贵族阶层,有军人阶层,还有平民阶层。他以一个旁观者愤怒地谴责了资本主义给农民带来的苦难,并揭露了整个社会的贪婪、欺诈和伪善。他用这部小说表现的经济、哲学、政治、家庭等问题,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历史画卷,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在艺术上,《安娜•卡列尼娜》采用情节“双轨制”,结构严谨,形象生动,心理刻画深邃细腻,通过景物描写突出人物性格,有极强的感染力。
⊙精彩篇章
沃伦斯基在彼得堡下了火车,觉得自己在通宵失眠之后却神清气爽,好像洗过冷水澡一样。他站在她那节车厢旁边,等她出来。“我可以再看她一眼,”他情不自禁地微笑着,对自己说:“我要看看她走路的姿势,看看她的脸。说不定她会说些什么,会回过头来,瞟我一眼,笑一笑。”但是,他还没有看见她,却先看到了她的丈夫由站长恭恭敬敬地陪着穿过人群。“哦,是啊,是她丈夫!”直到现在沃伦斯基才清楚地懂得,那丈夫是同她一辈子结合在一起的人。他本来就知道她有丈夫,但几乎不相信他的存在,直到看见他,看见他的脑袋、肩膀和穿黑裤子的腿,特别是当他看见他露出所有主的神气,泰然自若地挽起她的胳膊时,他才确信这一点。
⊙延伸阅读
《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完成的第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巨著,写于1863~1869年。小说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主线,通过这次战争赞扬了俄国人民打败拿破仑的伟大力量。
《复活》是托尔斯泰于1899年写就的一生中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毕生思想和艺术的总结。这部小说是为一个真实案件进行艺术再创造的社会小说,是一部具有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鲜明批判倾向的世界文学名著。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