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六章 在合适的环境里最快地成长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5在合适的环境里最快地成长
几年前,一批俄国工人被一家俄国造船厂派到美国。学习美国的制造工艺和美国人的工作精神。6个月左右,这些俄国人几乎与跟他们一同工作的美国工匠融为一体。他们也有了抱负,有了独立意识、个人创新意识,有了较强的工作能力。可当他们回国一年后,一种死气沉沉不求上进的气氛又影响了他们。这些人失掉了进步的欲求,又变回了苦力工,对于完成工作没有更高的要求。由环境所唤醒的抱负又开始沉睡了。
如果你了解许多人生的失败者,你会发现大部分人一无所成,是因为没有一个激励鼓舞他们的环境,是因为他们的抱负还未被唤醒,是因为他们没有强到可以鼓起勇气面对恶劣的环境。我们在监狱和贫民窟里见到的大部分例子都证明他们的环境对他们只有坏的影响,而不是好的影响。
无论你做什么,都应该努力待在一个激发抱负的气氛和环境中,这会促使你不断向前进。尽量与理解你的人、相信你的人、会帮助你发现自己的人、会鼓励你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人呆在一起,这会使你从一个平凡的人变成真正的成功者。与那些试着成就一番事业或立志成为某个大人物的人待在一起,因为他们拥有崇高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与那些真诚的人待在一起,大家的抱负会互相影响。你的气质会与环境的气质融为一体。周围那些试看爬得更高的成功者会激励还不是那么优秀的你更加努力。
客观地说,人对环境有四种基本的反应:第一是离开环境;第二是改变环境;第三是适应环境;第四是抱怨环境。前三种反应,我们都有可能从中找到新的生机。只是千万不要选择第四种反应。因为抱怨的结果只使人精神颓废,这种人往往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他人与环境,为失败找借口,而不是改变自己,去为成功找方法。
为了实现自我发展,必须在合适的组织里从事合适的工作。根本的问题是:适合干什么?这个问题要求你弄清楚你需要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才能工作得最好。青年学生刚出校门时,对自己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大型组织任职好,还是在小型组织做事更加合适。他们很少知道自己喜欢与别人共事还是单干,是否能够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取得成功,是否需要最后期限的约束力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是应该速战速决还是应该缓慢行事。第一份工作就像是博彩,有幸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位,不一定就是好事。需要花几年的时间,才能最终发现自己适合于什么、并开始自我定位。
如果经过深思熟虑,对“我适合干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我不适合现在从事的工作。则下一个应该思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不适合?是因为你不能接受组织的价值观?是由于组织腐化堕落?”如果是这样,那么你肯定会受到伤害。因为,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一个价值观与你本人的价值观不相容的组织里供职,那么一定会变得愤世嫉俗、自暴自弃。你发现自己在为一个腐败堕落的上司工作,他只是一个政客,只关心自己的职业生涯;或者你发现,一个你所崇拜的上司(他因为奸诈绝顶而没有被识破)在关键的问题上——支持、培养和提拔有能力的下属——严重失职。
如果没有在合适的职位上工作,你供职的组织基本上是腐化堕落的,或你的工作业绩得不到承认,那么正确的做法是辞职。晋升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受之无愧和受到公平的待遇。如果你没有处在这样的情形之中,那么你应该尽快接受自己的第二选择。
有时候,为了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变换环境——无论大变还是小变——非常重要。随着人们的自然寿命和工作寿命的大幅度延长,认识到这种需要变得日益重要。
变化环境不一定要非常彻底。譬如说,理查德·郝伯特当了多年美国红十字会会长以后,又在私营工业企业担任劳动律师和人力资源部经理。到了40岁,他又改行到政府部门,后又回到私营工业企业,最后又回到了红十字会。他一生之所以成效卓著,就是因为能在非常不同的组织文化氛围中广泛地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他曾经这样说:
我们在组织里供职的大多数人,工作成效低得惊人。我曾经和组织主管打过将近30年的交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工作勤奋,知识渊博,不过成效卓著者甚少。高绩效者与低绩效者之间的差别不是才干问题。成效更多的是行为习惯问题,还牵涉到少许基本标准问题。但是,人类还不太擅长组织工作,因为组织是相当新的发明。组织内部有关成效的标准不同于衡量单干的作坊的成效标准,如果是单干,那么是工作决定人的成效;而在组织内部则是人决定工作成效。
迈向成效的第一步就是决定哪些是应该做的正确事。效率,就是采用正确的方法做事,在你做正确的事以前与你没有关系。请确定你自己的工作重点,然后集中精力去完成。你要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通向成效的途径不是模仿你极为崇拜的成功上司的行为,或是实践某本书(即使是我写的书)上介绍的计划。你只能通过发挥自己的长处,特别是像你的指纹一样与众不同的长处来取得成效。你的任务就是尽你所能的一切,而不是尽你所不能的一切来取得成效。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绩效来识别自己的长处。在你喜欢做的事与你做得好的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联系;而在你痛恨做的事和你做不好的事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联系,因为你总想以最小的努力尽可能快地摆脱你痛恨做的事,反而一做起来又一拖再拖。
阿尔贝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他愿意拿所有的东西,包括诺贝尔奖,换取足以能参加交响乐团演奏小提琴的能力。不过,他简直没法协调自己的双臂和双手,而这是成为弦乐器演奏家的先决条件。他酷爱演奏小提琴,每天要拉上几个小时,并从中享受着乐趣。不过,这不是他的长处。他总是说他痛恨做数学题,而自己只是一个数学方面的天才。
除了只有激励作用的工作以外,你只有致力于自我更新,创造激励因素,营造挑战氛围,采取措施不断丰富工作内容,从新的角度去审视自己和要完成的任务,才能够扩展你在这方面的能力。有一则古老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乐团的单簧管大演奏家,乐团的指挥请他坐在观众席上听乐团演奏,他第一次听到管乐。现在他不仅能娴熟地吹奏单簧管,而且还在从事音乐。这就是自我更新,无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做事,只需赋予它新的内涵。
最富成效的自我更新途径就是谋求获得意外的成功。大多数人忽视成功的因子,因为他们太注重问题。他们通常起草的报告也同样太强调问题,报告的第一页概述了组织在过去一个时期业绩不佳的方方面面,而本应在报告的第一页上显示组织超额完成计划或预算的各个方面,因为后面才可能出现意外成功的初步因子。刚开始几次,你会忽视这个问题,并且说:“别打搅我,我正忙着解决问题呢。”可是,最终也许会心想,如果我们更加关注运转非常好的方面,那么某些问题就会自行解决。
三种常见的支持自我更新过程的强制性方法就是:教别人走出组织以及为下属服务。当某人应邀向同事介绍自己是如何干好某项工作的时候,他像听他介绍的同事们一样也能学到新的东西。花点时间为其他组织工作,同样能开辟自我更新的途径。让组织主管始终关注履行组织使命的现实情况的一种传统方法,就是管理人员直接到向组织的客户提供服务的基层去工作一到两次。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