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三章 人可以有很大变化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5 人可以有很大变化
很多人加入“骷髅会”,都有一段生动的故事,小布什加入“骷髅会”实际上经历了一些曲折。
在耶鲁,小布什告诉朋友雷斯纳说,他不仅仅想加入骷髅兄弟会,还想加入别的校园学生组织。
雷斯纳知道小布什所指的其他“校园学生组织”是什么。“杜松子健身协会”——一个对申请加入者不设任何限制的学生社团,正是小布什追求的目标。他不想重复父亲和祖父走过的每一步路,尤其是在加入学生社团方面。小布什还对雷斯纳谈起自己加入“骷髅兄弟会”的经历,实际上,原来小布什并不情愿这么做,但拗不过老布什的意见。
为了使儿子参加自己以前的组织,老布什直飞到耶鲁的校园会,敲开小布什宿舍的大门,在晚上8点钟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结果是俩人一起驱车到社团办公室去报名。
后来,雷斯纳在对别的朋友提起小布什这段轶事时,认为它的象征意义远远超过在现实生活中对小布什生活道路的影响。毫无疑问,子承父业是布什家族对小布什的期望,而且家族中的每个长者都采取各种方式来敦促、提醒他,让他不要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不过,这些努力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小布什在性格倔强这一点上很像自己的父亲。
在强大的亲情压力下,他也许会做出妥协,但心里未必会同意父辈的观点。他还年轻,渴望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活道路。“那一段时间老布什经常到耶鲁校园来,试图影响儿子的各种决定,但是小布什只是表面上唯唯诺诺。最终的结果是,在那段时间里,小布什一直远离政治。”雷斯纳的话可以说是再清楚不过的注解了。
当小布什接受“骷髅会”的礼仪入会时,他不难产生那种当年对兄弟会同样的猜疑、排斥的感觉。“招新日”的第二天,《纽约时报》称耶鲁的秘密社团是能在校园中引起激烈争论的团体。沙普兰·科芬以前也是该协会的一名成员,他告诉《纽约时报》说:“进入该协会,你就不得不像是消失在一座坟墓中。”
同时,耶鲁校报报道说:“甚至人们参加此协会并不是因为它的社会威望。许多大学生都带着一种怀疑而不是恐惧或羡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协会成员。”如果兄弟会在60年代后期被认为是排外的话,那么这些协会就会被称为是原始而陈旧的寺院,他们总是那么神秘,与外界隔绝。
小布什每周二和周日都去参加协会活动,兄弟会的一些成员也跟着去了,其中有《生活》杂志封面人物、奥林匹克游泳健将唐·肖尔兰德尔;也有格雷戈里·加利科,他是一名众人皆知的整形外科医生,也是哈佛医学院的一名副教授;还有洛杉矶知名辩护律师唐纳德。
校园里都纷纷议论“骷髅会”的声望将降低,所以急需招募一些有名望的人物入会,而小布什这个新当选的国会议员的儿子及奥林匹克金牌得主正是这样合适的人选。该协定也有两名犹太成员,一名黑人学生,而没有女性会员。每个成员都必须保守协会内部秘密。罗伊·奥斯汀说:“我们一般不轻易谈论里面的事情。”他是圣文森特足球队队长,也是该协会惟一的黑人成员。他说小布什是“不轻易谈政治的”,尽管他父亲是一名国会议员。
以小布什原有的个性,并不倾向于加入“骷髅会”。但老布什却执意让自己的儿子秉承家族的传统。当然老布什知道,加入“骷髅会”对一个人是极大的改变,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一个分水岭。虽然“骷髅会”是聚集精英之地,但加入它也意味着沉重的责任和使命。因为成为卓越毕竟是要付出更多的,卓越的人可以说具有比一般人更累的人生。
也就是说,加入“骷髅会”需要极大的决心和勇气。可怜天下父母心,老布什以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来苦口婆心说服小布什,申明利弊,使他以长远的眼光来规划自己的人生。所谓虎父无犬子,尽管小布什不爱走长辈划定的道路,其实他内心里是极其上进的一个人。他的野心与父亲对他的愿望是不谋而合的。跨越了青春期的叛逆,他其实并不难懂得父亲的一片苦心和真知灼见。因此他接受了父亲的建议,并顶住外界异样的眼光,敢于“走自己的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中都会有面临重大抉择和改变的时刻。有时候,我们明知道这种改变对我们有利,却因为惯性和惰性而难以迈出前进的步伐。
很多人认为人的大脑对那些过于巨大的变化无法轻易接受,这种接受力的限制是天生的。人们所能做的只是慢慢调整罢了。
然而,你可以将自己头脑中的东西彻底改变,把刚出生时并不擅长或是极为缺乏的能力加以完善,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另外还有不少例子证明,一个人在某方面的心智开始时可能一片空白,但经过改造,到后来这方面的能力反而成了他的特长。
比如说勇气这种东西,虽然说缺乏勇气会导致整个事业的失败,可偏偏有很多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开始时就一点勇气都没有,但借助后天的磨炼,比如说从老师和家长那里得到精神上的训练,最终使他们变得很有勇气。
这种磨炼包括许多内容:培养自信心,不断灌输勇气,反复讲述勇敢者的事迹,朗读那些大英雄的生平和著作,同时要让他们明白,恐惧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勇气迷失时的现象。此外还要不断要求他们努力去做种种需要胆量的事情。
原始时期,人的大脑还处于相当简单的阶段,这时候人的主要需求还仅仅限于自我保护和填饱肚子而已。因此对大脑发育的要求也就限于较低层次的动韧性的阶段。然而渐渐的,对大脑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它必须能适应多种多样的突发情况。到了今天,在文明的高级阶段,大脑已经发展得极端复杂。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发展,都要求大脑有一次新的提高。正如人和动物的体形必须要适应不同的环境与气候一样,大脑也必须不断掌握新的本领去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生活。
大脑需要不断变化才能满足所有新的要求。它要不停生长出新的脑细胞,同时还必须给那些衰弱的脑细胞补充养分,使之保持活力,因为不知什么时候它们也会有用武之地。
埃尔默·盖茨教授曾用刚出生的小狗做试验,通过特殊的训练来提高它们的某一项感觉,比如视觉、听觉等等。他把同一胎所生的同样大的小狗隔离开来,分别单独训练。他还能通过让某些小狗脑袋里特定的脑细胞完全不参与任何活动,使这些脑细胞得不到发育。
例如,对于主管辨别颜色的那部分大脑,埃尔默教授把一些小狗训练得可以区分六七种不同深浅的红色和绿色。
大脑的发育情况是由其所处的环境和自身活动决定的。你必须适应的条件和环境越是苛刻复杂,你使用它的愿望和次数越是强烈频繁,大脑就发育得越迅速。一个在大城市里摸爬滚打多年的人,他的大脑和一个惯于在农场中过悠闲生活的人肯定有很大的差别。过惯都市生活的人由于长期受到多种多样的刺激,脑力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他们在各种复杂情况与紧急事态的压力下,会变得思维敏捷、行动迅速、判断准确。难怪有些人说,城市里的人简直就是属于一个全新种族的人。
大脑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每种职业由于本身具有独特的要求,所以不同职业、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会使人的大脑产生出不同的特性,形成各种特殊的技能,这是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在推动力,也正是文明的复杂性的原因所在。
比如说一位神父,他的大脑长年累月以精神事务为中心,因而一定会产生许多与律师、商人或建筑师迥然不同的特征。
区分一个长期投身于知识界的人和一个做了一辈子买卖的人是很简单的,一个商人会呈现出许多明显的特征,他拥有很多从经验中得来的并在其事业中得以不断加强的独特能力,这些能力一般包括:精明强干、深谋远虑、机智灵活以及出色的组织才干等等。至于那些领导人,则常常被他们的地位赋予下列特质:富于开拓精神,精于用人之道,熟悉人性,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一个能够激发人野心的环境对于大脑的发展同样可以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其实,野心本身就是环境改变人脑的一个极好例子。一个在穷乡僻壤里生长的小男孩也许会在某一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赋,但如果得不到那些能激起他野心的东西的刺激,也许他一辈子也不能将他的天赋充分发挥出来。反之,如果他步入城市,进入到一个充满诱惑的环境里,他整个大脑的结构都可能会显著地改变,而他的人生也就随之改变了。
这种情况对于那些从小乡村进入大学读书的年轻人来讲是十分常见的。在大学校园里,智慧与智慧相碰撞,理想与理想互传染,再加上频繁接触形形色色的诱惑,使这些年轻人看到了自己拥有的以前从未发现的力量,于是他们的一生改变了。
许多活生生的例子显示,一些原来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天才,经过一次工作调换或是其他环境的改变,往往就大展宏图、一鸣惊人。这其实只是因为别人或是这些天才自己以前没发现他们的特殊才能罢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