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21节:珠三角猫型企业家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1980年代以来,是中国开始出现企业家的时期。70年代,日本经济学家访华团曾提出“中国没有企业家”的论断,显然这已成为过去。在中国企业家兴起的历史浪潮中,珠江三角洲这个首先开放改革的地区产生了一大群有全国影响的企业家,诸如,李经纬(健力宝,1980年代初),许继海(威力,1980年代初),李东生(TCL,1990年代以来),何享健(美的,1990年代以来),朱江洪、董明珠(格力,1990年代以来),段永平(步步高,1990年代以来),何伯权(乐百氏,1990年代),怀汉新(太阳神,1990年代),潘宁、王国瑞(科龙,1990年代),俞尧昌(格兰仕,1990年代以来),陈伟荣(康佳,1990年代),胡志标(爱多,1990年代),卢楚其(万和,1990年代以来),任正非(华为,1990年代以来),史玉柱(巨人,1990年代),杨国强(碧桂园,1990年代以来),王石(万科,1990年代以来),郭梓文(奥园,1990年代以来),张海(健力宝,2002年以来),顾雏军(科龙,2002年以来)等。其中最成功者正在向世界冲击。
珠三角企业家群落与其他地区的企业家从总体上比较,是否有不同特征?其最突出的企业家精神是什么?
自法国坎蒂若(R、Cantillon,1775)首先提出企业家理论以来,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是核心问题之一,许多学者做了不同的表述,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大经济学家熊彼特(1934)强调“创新”;坎蒂若(1775)和奈特(F、Knight,1921)强调“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却士拿(I、Kirzner)强调“充分发现利用机会”;拜格(W、Bygrave,1996)强调“捕捉机会并创立组织”;蒂蒙(J、Timmons,1994)强调“创造或抓住机会的过程”。
归纳起来,企业家精神的要点可表达为3个维度,即创新、冒险和抓机会。
在企业家精神的三维坐标中,考察珠三角企业家群落的特征,大量现象和言论中凸现的是:
(1)主张“饮头啖汤”;
(2)“不争论”;
(3)讷言敏行;
(4)低调;
(5)市场意识浓;
(6)只做不说;
(7)先做后说;
(8)多数直接得益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有小平情结;
(9)最认同邓小平的猫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所以,珠三角企业家群体的首要特征是善抓机会,可概括为“猫型企业家”,即猫商或机会型企业家。猫型企业家是典型的市场机会主义者,其竞争优势是市场意识强、捕捉市场机会的动作敏捷、速度快、抓准率高。
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与香港的企业家精神有相近之处。从香港李嘉诚等一批优秀企业家的传记中可以看出,其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市场嗅觉灵敏和擅长捕捉好的市场机会。
珠三角企业家更像猫,而不似虎、狼或海豚。与另两类企业家(风险型和创新型)比较,珠三角企业家群体在“善抓机会”上得分高,在其他两方面(“创新”和“冒险”)则相对得分低,即开辟新产业、企业规模和锐意创新不够。北方的企业家,如海尔张端敏、联想柳传志、中关村段永基、搜狐张朝阳、新浪王志东等,从产业选择到企业风格都表现出一些差异,一般来说,他们在“创新”和“冒险”这两方面有更高的得分。
从更大范围的全球比较来看,猫型企业家适合并充分利用了中国市场的环境和特色,但从国际上看,由于欧美等成熟市场的机会已相对不多,所以,在西方市场中风险型和创新型的企业家占主导地位。所以,珠三角猫型企业家既应发挥本土的相对优势,也要补充“创新”和“冒险”的企业家精神。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