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4节:中国市场的差异性(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我想和大家分享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但要解读中国市场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我认为要求解10+1(东盟+中国)的问题,以分享近18亿人口的大市场,除了要继续降低各市场进入的障碍,更重要的是要有优秀的、卓越的中国市场策略,或者是10+1的市场策略。
世界顶级公司——通用电气的首席执行官——韦尔奇(Jack、Welch)曾这么说过:“最近20年来我一直到中国去,每一次到那儿我都笑自己上一次知道得那么少。这个地方这么大,这么复杂,我真搞不懂。”这是韦尔奇的体验,也显示出中国市场大而复杂的特殊性。
中国确实是个非常特殊的市场。尽管这个巨大的市场吸引着无数的商家,但是,其独特的市场结构和环境却又使这些商家常摇头叹息。
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我们在定市场策略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基本问题呢?我想引用跨国公司和台商在中国市场的经验和经历来验证这个课题。
英国的一个权威机构经济学家(EIU)曾经调查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表现。他们把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分成两大类:一类叫赢家,一类叫输家。
1、赢家和输家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2000年前后,台商曾经大举迁移到上海。同年,我在台北的时候,最畅销的一本书叫做《移民上海》。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在上海的台湾人有50万人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台商。他们在上海开始购置物业和买楼,准备长期作战。过了3年,根据2002年7月份的报道,大部分台商已经准备采取另一个策略,就是退出上海,转而求其次。他们不是退出内地,只是退出上海。因为上海是跨国公司竞争的一个焦点,也是中国本土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之一。某些台商选择上海,实际上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2、我们回到基本问题上:跨国公司中的赢家为什么会赢?
其中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把自己看成是“中国的公司”。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于2000年春节时在中国采用中国的泥娃娃做促销。因为这张图案,可口可乐公司在春节期间的促销,达到了最好的销售额。可口可乐公司不但采用中国的泥娃娃,还用了中国的12生肖来做促销。
另外一家跨国公司——联合利华公司在全球一直都是用的一种标志。但到了中国,为了争取中国人的心,他们破例地在全球标志的外面加了一个中国人的家的外形,显示一个带有中国浓厚色彩的特别标志。这个标志保留了联合利华的核心图案,但添加了“中国人的家”,在中国文化中,家是一个最重要的概念。
微软公司(Microsoft)在中国已经很多年。但近年他们转变战略。他们准备“穿上中国的唐装”。为什么?因为他们在中国的进展不快。他们聘用了中国总裁唐骏。这是一名非常重视中华文化的公司领导人,他强调要把微软塑造成一个完全中国化的公司。
跨国公司在中国10多年的成和败,证明了一个基本的道理。外来公司与商家到中国市场,必须非常重视中国本土化的思考,必须重视中国消费者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西方人是有所不同这一点。
安利(Amway)是一家全球直销公司。因为中国国情不同,它破例地改成另一种经营方式:既做直销也做店铺销售。事实上,安利公司在中国创造了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从“提供个人商业机会”转为“提供消费者价值”。
麦当劳(McDonald)在全球都是做汉堡包,但在中国却开始生产米饭类的快餐。其竞争对手肯德基家乡鸡(KFC)则于2002年开始在中国市场推出前所未有的产品:中国稀饭——粥。
3、为什么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需要修改其策略?
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市场。这是一个从封闭的市场走向开放的市场,以中国2001年加入WTO为标志,它正在完成这个转变。另一方面,它从一个计划经济的市场走向一个自由经济的市场,这后一过程还未完全完成。因此,中国市场从概念上来说是一个“转型市场”。这个转型市场不同于西方市场。在做中国市场营销时,必须关注到中国营销环境的这种特殊性,我由此提出和强调一个新概念——转型营销。
4、那么,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中国的市场环境有哪些基本特征。比如它是非常大,变化也非常快而且较混乱(这包括法律执行的地方差别和假货等等情况)。另外,中国的短期行为比较严重,相应地比较浮躁,因此大起大落,过度竞争情况比国外激烈。
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市场的差异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市场的多元多样性:一国多个市场,一国多层市场。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EUI的调查,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把中国看成一个市场的有44%;把中国看成两个市场的有6%;把中国看成三个市场的有11%;把中国看成四个或更多市场的有39%。39%的公司基本上都赢了。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和两个市场的公司很多都输了。
仅以它的地理来区分市场,已体现出多个很不同的市场。例如,从一级城市到二级城市、三级城市直到四级城市以至农村,我们都要有不同的市场策略。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