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实事求是:敢于承认错误 及时纠正(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灰心丧气的乔·吉拉德找到一个职业规划师寻求帮助,职业规划师对乔·吉拉德的性格、经历等进行全方位分析后,认为他最适合做推销工作。乔·吉拉德听从了规划师的建议,于是他来到了雪佛莱汽车公司,在短短3年内就成为了推销冠军,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从实际出发的自我定位能使自己的发展更加稳定,很多人事业上发展不顺利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在选择之初,没有认真地思考一下“我是谁”、“我适合做什么”,也因为不清楚自己要什么,从而无法体会如愿以偿的感觉。有些人把时间用于追逐不是自己真正适合的工作上,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会感觉后劲不足。只有找到准确的定位,才可能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
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需要我们正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在于我们对待错误的态度。托马斯·卡莱尔说过:“最严重的错误莫过于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错误。”错误像花园中的杂草,若未及时铲除,就会到处蔓生。不要怕认错,因为我们无法做到百分百的正确。一个对了百分之六十,而乐意把另外百分之四十的错误改正过来,他就是很不错的人。一个肯承认错误的人特别受人尊敬,这是大人物的特点。
有了错误,及时纠错,能够将错误所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也是优秀人物必须具备的品德和修养。反之,一味地掩饰和执拗,越抹越黑,越走越错,结果只能是失败。无论是一名领导者、管理者,还是一名员工,知错就改的自我纠错精神在工作中相当重要。当你一旦认识到自己错了,是坚持错误,将错就错,还是及时地改弦易辙,纠正错误,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坚持错误,肯定会失败;而及时纠错,可能就挽回了损失。
只有具备了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和员工不断得到自我更新和自我改造。
实事求是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将其内涵细化、具体化是最行之有效的工作方针。当今社会,我们再谈“实事求是”,最突出的就是诚信问题。信用理念在世界范围的升温,信用制度的全球普及,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国际标准化生产经营都进一步对我们的“实事求是”标准提出了要求。在金融行业,“诚信”成了广大投资者和机构大力呼吁的行业道德;在对外交流中,“诚信”与否直接反映一国的整体国民素质。中华民族“以礼待客”一直广为流传,我们要“以诚待人”,更上一层楼,让“求是”成为我们民族的亮点。
“实事求是”落实到“诚信”上还是一种神圣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只有当一个人清醒地认识到“诚信”的社会意义和不“诚信”的严重社会危害,才能把“实事求是”作为自己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追求。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说假话、讲歪理往往脸不变色心不跳,对不“诚信”给社会和他人造成的危害麻木不仁,甚至为弄虚作假占到便宜而沾沾自喜。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则会为自己坚持“诚信”给国家、集体和他人带来实际利益而感到欣慰,为自己未能坚持“实事求是”而给社会或他人造成危害受到良心的谴责,从而促使自己鼓起勇气主动承认和改正错误。
要坚守“实事求是”要有一种公正无私的高尚情怀。无私才能无畏,出于公心才能行于正道。只有舍得为坚持真理、伸张正义而自我牺牲的人,才能做到彻底地、始终如一地坚持实事求是。相反,任何偏私心理都会导致对事实和真理的扭曲和背离,都会出现出尔反尔、违背承诺的行为。因而我们的诚信不仅是“对外”,还要“对内”,即对自己也要坚持诚信。欺骗自己是最容易也最难的事情。任何对自己“失信”的人多会或多或少地在良知的谴责下饱受煎熬,更进一步的对所有人抱以怀疑的态度,在疑虑之中惶惶不可终日。
“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企业前进发展的灵魂,也是员工自身成长的基础之一。只有把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始终的企业,才能成为一个竞争力不断提高的企业;而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错误并不断改正的员工才是一个值得培养的员工。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