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70节:让杨元庆学会妥协(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经过一年多的洗礼,杨元庆已相当自信。现在他再也不会说“在微机这边做不出什么东西”这样的话了。他自己冲到前台,仰仗着生生不息的勇气和计谋,不断地夺取竞争对手的领地,把联想微机的市场占有率从4%提高到6%。可是他毕竟年轻,一点也不能体会在中国为人处世的一个规则,那就是,你自己痛快的时候也不能让别人不痛快。
但现在就是有不少人不痛快。这些人都是他的同事,有的和他年龄相当,看到他如此受重用,不服气,索性离开公司另谋他就,让大家觉得可惜。然而还有更大的问题:杨元庆的左冲右突和为所欲为,也让那些他口口声声喊“老师”的人不舒服,乃至发展成为激烈的冲突。
冲突的种子实际上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我们一定还记得,在杨元庆出掌微机事业部之前,联想微机的整个流程分掌在好几位副总裁手上,他们都是公司早期的有功之臣,年龄比柳传志还要大些。当他们要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交给杨元庆属下的一帮子年轻人时,任何人都能看出他们内心的失落和忐忑。那一天刘晓林代表杨元庆来参加会议,他听到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出来开会吧,刘晓林过来收编我们啦。”刘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是个才能出众、运气糟糕的年轻人。关于他的故事,我们在后面还要提到,现在只说1995年他在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助理的任上,春风得意,热血满腔,却不料遇到这样的场面,不免在心里咯噔一下:“怎么把我们当成‘接收大员’了?”
两代人之间的心理障碍乃是天然存在,倘若小心经营,处处忍让,也许可以化于无形。这在中国的古老智慧中被称做“打太极拳”,意思是顺其自然,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但杨元庆从来就不是这样的人,而且微机市场上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不能允许他把精力用在你来我往的纠缠中。1994年,当老一代要把积压在仓库里的几千台电脑移交给继任者的时候,矛盾爆发了。杨元庆对售出这些库存电脑已完全失去信心,坚决不肯接收,这让刘金铎极为愤怒:“这是什么态度?这个事交给你,责任就在你的身上。你怎么能说不接?”
杨寸步不让:“这是历史烂账!谁的账谁负责。”
刘忍无可忍:“微机事业部是你管的,难道还要我去卖机器?”
这边刘金铎的愤怒还没有平息,那边贾绪福也开始发泄不满。原来杨元庆不遗余力地建立分销体系,即使失去公司的老客户也在所不惜。这让贾绪福极为不满,逢人就要发泄。他曾经是杨元庆的上级,知道这小伙子认准了一个道理就不肯回头,但他觉得至少可以说服刘晓林。有一次两人同去济南推销联想品牌,他坐在火车的卧铺车厢里面说个不停,从北京一直说到济南,既严厉而又饱含着感情:“晓林啊,我跟你说,你们一定是弄错了。你想想,我们这些用户,就是看着联想的牌子啊!你现在不让我们直接和他打交道,让代理去和他打交道,这个怎么能行?这个怎么行?”
每一个人都在为公司利益着急,彼此的想法却又如此不同。老一代人纷纷在柳传志面前抱怨,刘金铎说得伤心,眼泪都下来了。大家希望他能出面约束那个年轻人。
柳在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上是支持杨元庆的,比如不惜一切代价地建立分销体制,他就认为杨元庆是对的。再比如杨要求自己的属下拥有更好的收入,这一点柳传志也能答应,还转过头来劝说老一代副总裁:“咱们现在只能先让少数部队穿皮鞋,大多数人还得穿草鞋。就是尽力支持杨元庆,因为他们要去打硬仗。”但是柳传志也希望杨能体谅老一辈的苦衷,至少把库存产品造成的“烂账”兜起来,毫无疑问,这是维护公司利益的最佳选择,而且符合常情。柳传志转身去劝杨元庆,无论怎样苦口婆心,年轻人依然不肯接收,除非允许他以极低价格抛售库存,造成的亏损也由前人承受。
杨是那种认死理的人,信奉公正的原则,而且没有一点弹性。他的部下都说他“眼睛里面揉不进一粒沙子”,只要他认为有道理的事情,就坚定不移,即使遇到天大的阻力也不肯妥协,可是这样一来,就把自己和周围的关系搞得非常紧张。旧的矛盾还没解决,新的冲突又出来了,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激烈。他坚持要把分公司在销售价格方面的某些特权收回,把他们与所有代理商一视同仁,由此又导致了和常务副总裁李勤的激烈争执,互不相让。公司总裁室要将刘晓林调离微机事业部另任新职,他又坚决不肯。就连一向宽厚、从不跟人红脸的曾茂朝,也不免要和杨元庆拍桌子。1995年晚些时候,公司高层领导中的冲突达到了顶点。杨元庆以一人之力对抗他的前辈们,而柳传志则夹在中间。“我当时左右不是。两边的压力全都压到我这里来了,”他后来回忆说,“杨元庆就是觉得自己对得不得了,完全不注意其他人的感受。”
说老实话,柳传志喜欢杨元庆的秉性,包括他的优点也包括他的缺点。联想公司这一老一新两个统帅,在很多地方都很相像:坚定,执著,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充满激情,常怀民族大义,又把公司的利益当做身家性命。如果说这两人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年轻的杨元庆刚性十足,没有一点弹性,从来不会想到,一种优秀品质如果被推向极端也会给别人带来伤害。而柳传志却是一个“妥协的大师”。作家秦朔在他的《大变局》一书中谈到柳传志,说他的人生修炼“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有一种“不同寻常的人情练达”。这不是矫饰之词。在柳传志的所有智慧要素中,应当说最精妙也最具深意的东西就是“妥协”。他在顽强地改变那些自己能够改变的东西时,也有足够的胸怀去包容那些他不能改变的东西。然而还有最重要的,他有足够的智慧去分清楚什么是自己能够改变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改变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