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 拐大弯的开端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1989年1月30日,联想集团在海淀影剧院召开了成立大会。这场会正是马雪征记忆深刻的那场,柳传志在会上声嘶力竭,有点像“文化大革命”。他告诉联想的员工:从1984年到现在,联想的累计营业额达到了5.5亿,固定资产超过了5000万。联想现在拥有360名员工和16个国内外的子公司,和有2个研发中心、1个培训中心、3个生产基地和1个位于新加坡的销售服务中心(新加坡),以及遍布全国的34个维修站,已经变成一家外向型计算机集团。
柳传志信誓旦旦地向他们描述了一个美丽前景,台下的人热血澎湃,觉得理想中的新世界似乎即将到来。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似乎加深了他们的幻觉。
联想设计的286微机参加了德国汉诺威国际博览会。汉诺威的Cebit交易会与美国芝加哥的Comdex Spring展览会并行为世界计算机行业最高规格的博览会。在交易会进行展示的联想赢得了尊重,也赢得了机会,他们提供的电脑达到了世界主流微机水平,较之台湾和香港同类产品,性能既优越,价格又低廉。仅仅10天博览,他们就收到大量订单。
联想当年的一分宣传资料说:“很多外商看到本公司的产品就很兴奋,连演示都不看就要订货,台湾的FAX卡卖七百多美元,本公司卖四百多,一下子把人都吸引过来了。这就是‘汾酒二锅头’价的力量。”
就在汉诺威交易会开幕前3天,3月7日,柳传志向中科院递交了报告,说是想成立联想集团公司。公司名称暂定“北京中国科学院联想集团公司”,下设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计算所计算机技术公司等13个经济实体。柳传志计划在已登记的北京海淀区联想工业控制公司基础上,以更名方式成立联想集团公司。他告诉科学院,联想集团与子公司以资金技术为纽带,实行控股管理。
一场新的变化不可避免,在过去的4年多时间中,柳传志一直维系的“计算所公司”现在将被“联想集团”所取代。放诸联想史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次变动是一个基点,一个“技工贸”真正向“贸工技”转折的基点。
1989年4月5日,柳传志给胡启恒写了一封信。
启恒同志并转光召同志:
在昨天的汇报中,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能向院领导把想法谈透。由于不便也不可能再占用您们的时间了,所以只能用书面的形式继续汇报。
在汇报中,我曾谈到一个观点:“院领导是公司的老板,我们是伙计。”启恒和张弘同志都笑着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此刻有事了,你们找院里来了,等过去以后,还是你们照样当老板。
虽说是笑话,但实质上这是一个相当严肃的、我们已思考良久的问题。这牵涉到资产关系,牵涉到我们拼命工作的动力,牵涉到公司发展的方向。
……
周光召很快见到了这封信,他在柳传志的信上作了批示:“请启恒转达传志同志,我们完全信任他们,并全力支持他们……”胡启恒也于当天给柳传志回了信,开头写道:“读你的信,我流了眼泪。”
1989年4月4日,一定发生了某些事情。究乎历史的蛛丝马迹,我们隐约感觉,那是“联想局”的某个转圜之点。写给胡启恒的信中,柳传志已经提出公司与中科院的资产关系问题。这或可成为联想梳理产权关系的第一步,也是柳传志“拐大弯”的开始。出乎柳传志的意料的是,他这大弯却拐了十几年。
从往来的两封信中,我们可窥测历史的某个侧面,隐约看到那一代人的内心。他们经历了“文革”,深感时间的紧迫和机遇的难得,因此干事业能够“拼命”,但政策环境与制度安排使得他们又存有深深的困惑:
我们向院领导表明了心迹,我们不当资本家。那么我们工作的动力是什么?
当我们表达了自己的能力和忠诚之后,我们迫切地希望知道院领导如何看待我们……我们已预计到为实现我们的战略计划,前途多有艰险和坎坷,我们必须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有足够的精神力量作为动力,也必须有院领导的具体指导和支持。总之,我们在大的战斗拉开序幕以前要非常明确:这么干到底对不对?!到底值不值?!有没有可能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