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8节 计算所来了个小伙子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1970年,中科院计算所来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张祖祥记得,六室那个英俊的小伙子见了谁都笑嬉嬉的,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他还喜欢踢足球,喜欢踢前锋。
开始,柳传志和龚国兴分居两处,生活甚是不便。1972年前后,他们住在了一起。先是住在机房里一间六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屋中只有一张床,床下是地板,除此之外,一无所有。后来他们才分到了一间12平方米的自行车棚改建的宿舍。刚搬进去的时候,柳传志和龚国兴都激动万分,“感觉那叫满意,觉得部长的房子也就这样”。
这不过是一所12平方米的自行车棚,房顶是石棉瓦,墙壁是板砖,石棉瓦外面接出来一块,用油毡包住。房子有两米高,柳传志形容说比他高一点点,矮的地方与他身高差不多,出门就得低头。
在自行车棚子里住了一段时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他们就开始“盖房子”,今天看来不过是违章搭建一个小厨房。盖房子时很多人来帮忙,有一个叫马文豹的,后来成为联想11个人之一。柳传志以前天天和他一起骑自行车上班,路上讨论政治讨论那些让他们压抑的生活。盖房子时马文豹做饭,李勤干难度最大的八角。还有很多人,为了柳传志家的小厨房,裤腿子上也沾满了水泥。
李勤他们帮柳传志盖好的小厨房有4平方米,原来的自行车棚有12平方米,又另外违章搭建了4平方米,柳传志这下拥有20平方米的住房了。说是20平方米,可以住人的,依旧是原来的12平方米。这12平方米最多住多少人?柳传志数了一下,说:“龚国兴的父母,她妹妹带着她的孩子,加上我们八个,最多时住了八个人。所有的床都是折叠的,白天呼啦就推回去了,晚上全拉出来了,拉出来后所有的地方满满的,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落脚,除了那个炉子。”
那是一个用来取暖的炉子,到了做饭的时候,就把那个炉子就搬到一旁。生活如此,现实折磨他们,他们却没有怨言。所有知识分子都是这样,即或那些大知识分子、著名的科学家,也是如此。
就这样浪荡了十几年,1984年,柳传志终于等到了机会。那一年,他40岁。他开始创业。他此前在六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研究。“虽然也连续得过好几个奖,但做完以后,却什么用都没有,一点价值都没有……我们开始接触国外的东西,发现自己所做的东西,和国外差得太远。这使得我坚决地想跳出来。”
柳传志已经“憋得不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学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愤懑……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科学院有些公司的总经理回首过去,总喜欢讲他们从前在科研上都多有成就,是领导硬让他们改行。我可不是,我是自己非改行不可。”
柳传志已经40岁了。他串联办公司的背景是:中关村已鳞次栉比,办起一片公司,计算所也开始有人走出去帮人验机,取得每天三四十元的验机收入。
曾茂朝想让计算所自己办个公司,积累点钱上缴给所里解决急需。柳传志则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他迫切地需要富裕,迫切地需要改变。他已不在意是否会失败,他说:“当时的情况已经是最糟了,还能怎么糟?”他们互相都有需求,他们都要借助对方的势能,于是联想便诞生了。
1984年11月,柳传志出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副总经理,1986年7月正式接任总经理。半年后,柳传志拥有了为1986年写总结和为1987年进行展望的权力。他从此成为一个偶像,一个奇迹,一个“中国改革风云人物”。他被认为是一个创业的传奇。有人说,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这个传奇让每一个中关村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一个希望──“如果我足够地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地成功。”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