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18管理的2个目的(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3流程需要。流程需要通常十分明显,因此,革新者总在力图解决某过程中的一个瓶颈或薄弱环节。有时,针对流程的革新可以利用新技术知识或用更好的流程代替原来较为繁琐的流程。例如,贝尔电话公司于1910年开发了自动接线总机,因为他们预见到,若使用人工电话交换台,那么到了1925年,每个美国成年妇女都要充当接线员。
评估流程需要时,须考虑三条要求:除非清楚地了解该需要,否则就无法满足需要;所需知识是能够获得的;解决的办法与操作者的企盼是一致的。
4工业/市场结构中出乎意料的变化。一个稳定的工业或市场结构可能突然地、出乎意料地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其成员作出革新以适应新环境。这些变化为圈外成员创造了显而易见的巨大机遇,也对圈内成员构成威胁。
要预见工业结构的变化,需要查看这一行业是否出现快速增长,领导者是否制订了不协调的市场细分战略,是否出现了技术趋同,业务做法是否有迅速变化等迹象。
由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商主宰的行业或市场对革新者颇具吸引力。这是因为已经站稳脚跟的公司不习惯面对挑战,对工业结构转变的认识也会较慢。
5人口状况。人口规模和结构上的变化,例如教育程度、年龄或某一群体数量上的增加,往往显而易见,可以预测。这些变化能迅速发生,并对市场产生戏剧性的影响,但各公司却很少密切监控或在日常决策中会考虑到人口变化。由于人口变化易于出现却又常常为决策者忽视,它们为革新者提供了许多机遇。
例如,在美国,尚无一家大快餐店为日益增多的受饮食限制的中老年人开发特别食谱。圈外公司可以利用这一日益增多的人群所需,靠提供特别食品和服务来打入快餐市场。
6观念。人们对自己的看法若发生转变,也能创造机遇。立足已稳的公司往往难以认识到人们看法上的转变,因此,基于观念转变上的革新往往很少有竞争对手。
观念上的变化难以查找——因事实并未改变,只是事实的内涵改变了。出乎意料的成功或失败可能意味着观念上的变化,进行观念上的调查常可找出已变化的观念并确定拥有者的数量。
例如,威廉·本顿调查了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观念转变,即大多数美国人转而用“中产阶级”而非“工人阶级”对自己进行描述。他发现,人们企盼自己的孩子有机会通过教育来提高社会地位。这一洞察使他买下《大英百科全书》版权并将它推向当时自认为是中产阶级的人。
切记,把握好时机就有了一切。如果一项革新能预见将来观念的改变,那它现在就无法找到市场,但拖延下去又会将机会让给竞争对手。同样,某些时尚初看似乎是代表重大观念变化,而以之为根据进行革新却必然带来麻烦。由于存在这些风险,德鲁克建议,由观念转变的革新应从具体化开始,并从小规模开始。
7新知识。德鲁克将这一革新来源列于最后,是因为它难以管理、无法预见、花费较高,而且有生产准备时间长的特点。不过,目前多数组织在各种来源中首先强调新知识,因为它引人注目、令人兴奋。要注意,以新知识为基础的革新经常会失败,因为一个领域的突破经常需要其他各领域同时突破,新知识才能发挥其作用。由于新知识要求在技术和社会各领域都与其协调一致,所以一个组织难以成功地引进以新知识为基础的革新。
以新知识为基础的革新需要好的企业管理,这样有时会非常成功。惠普和英特尔公司都坚持生产以新知识为基础的革新产品,就是成功的例子。但其他不具备雄厚技术力量以及并未在科研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最好努力寻找其他革新来源的开发战略,新知识则是末选。
注意,以新知识为基础的革新取决于得到“高明的主意”。而“高明的主意”是难以管理的——正如赌博一样,它们本质上就不会成体系。诸如惠普之类的公司靠数量获得优势。他们花钱聘用许多人员来开动脑筋,故可收集比大多数竞争对手多得多的“高明的主意”。
[特别赠送]
四大管理风格之二
决策程序——讨论式:先民主、后集中;讨论内容应包含经营目标的制订、个别问题的改进、实施方案等。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