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战殃及无辜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欧洲联盟在1993年制定了特殊的贸易政策,刻意照顾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前英法殖民地的香蕉出口国,并限制其他拉美国家的香蕉出口,使得投资拉美香蕉种植园的美国跨国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
美国与欧盟的香蕉贸易争端由此而起。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美国就跑到那里打官司。1999年4月7日,世界贸易组织再一次作出裁定,指欧盟违反自由贸易原则,并批准美国对从欧盟进口的价值1亿9千万美元的商品征收百分之百的惩罚性关税,这些商品包括奶酪、饼干、手袋、纸张、毛衣、电池、咖啡等。
到今年冬天,假如美国居民购买的开司米毛衣比去年贵了一倍,那就要感谢克林顿政府,因为克林顿政府为美国的香蕉大亨出了气。既然国际贸易准则执行起来可以时紧时松,那么将来欧盟应开司米毛衣商的请求,规定欧洲人要付双倍价钱购买美国的Windows也就不足为奇了。
冤冤相报何时了。用这种报复手法来为个别团体伸张“正义”,所有人——包括报复者本身——都将成为受害者。是的,欧盟在香蕉问题上显然错了,但美国居然拉开阵势,采取自虐的方式来对抗,则树立了更坏的榜样。美国和欧盟,到底谁对自由贸易作了更大的破坏,这次世界贸易组织的裁决还不足以为据。
欧盟担心,世界贸易组织的裁定会令依赖香蕉出口的贫穷国家爆发经济危机。但这只是伪善的辩辞。事实上,在欧洲的超级市场上,香蕉每公斤卖50美分,其中25美分落到了各层分销商的手里,仅有3.75美分流入欧盟声称要援助的贫穷国家。倘若欧盟真要援助他们,那何不直接向他们提供资金,而非要费事地操控香蕉贸易,并把做善事的负担不公正地加在香蕉消费者身上呢?
自由贸易原理,是几个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之一。历代经济学高手轮番雕琢,使这个原理的鲜明内涵发扬光大:社会的分工和交易能够极大地增进每个成员的幸福。
但现实中为什么还存在这么多贸易争端呢?因为个人总是势单力薄,只能趋吉避凶,不能对政策和制度有何作为;只有财雄势大的利益团体,才有能力左右政府政策,并积极宣扬“民族产业”、“失业”、“国情”以及“外国产品其实不好”等陈词滥调,以利用普罗大众的爱国心。
以香蕉战为例,由于拉美的便宜香蕉被欧盟拒之门外,每个吃香蕉的欧洲居民都不知不觉多付了钞票。但他们毕竟太分散,各自损失毕竟太小,所以他们顶多会去购买较便宜的走私香蕉(假如有的话),而不可能联手争取贸易自由。相反,香蕉商数目少,容易团结,牵扯的利益非同小可,所以他们倒会很卖力地给对手设置贸易障碍。受害者和受益者间信息和得失的不对称,是贸易壁垒挥之不去的主要原因。
当然,那些投资香蕉园的美国资本家,理应要求美国政府帮助拆除欧洲的贸易障碍。但是,美国为了报复欧洲,竟然在更广泛的产品上设置贸易壁垒,使美国消费者在与香蕉毫无牵连的商品上破费金钱。这种殃及无辜、害人不利己的做法,实在是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