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给“虚脱”的股市开泻药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策划人:管理层原本以为解决股权分置才是治本之策、救市良方,殊不知刚刚试点就成了溃市炸弹。你认为全流通试点改革是合时宜的吗?
作 者: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对股市的冲击,目前是暂时的。当投资人理性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股票凸现投资价值时,市场就会回暖。关键在于措施是否得当。管理层在短时间内只经过两批试点后,就宣布股权分置问题将在短时间内全面解决,它的解决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共赢的机会。这显示了管理层的魄力。股权分置迟早要解决,但我认为还是要循序渐进。内地股市已连跌四年,政府救市的“施刀令牌”已经用光,仍然挽救不了市场信心,人气涣散,去年底以来加速大跌,事实上已经形同崩盘,崩得一切利好都起助跌作用。中国股市早已像一个病入膏肓、元气丧尽的垂危病人,对一切施救药物只有副作用反应,这么一个奄奄一息、气若游丝的市场,哪能承受全流通巨额扩容预期的冲击?只需要证监会、国资委说一声“股权分置改革时机已经成熟”,就足以形成对危市的灭顶压力。不用他们补充“开弓没有回头箭”,市场也会崩坍。
策划人:可是,许多市场人士也认为,唯有解决股权分置才能从根本上拯救、振兴股市,才会有大牛市的到来。
作 者:我们不认为光解决了股权分置就能振兴股市。而且,就是要解决,也得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分步推进,不可能一夜之间全流通。股市已危如累卵,哪堪巨额扩容的泰山压顶。退一万步,就算股权分置问题顺利解决了,市场总体市盈率降到10倍左右了,投资价值凸现了,也不意味着股市就能反转为牛市。关键在于:如果投资人还是对市场的种种违规违法行为提心吊胆,没法分辨哪些上市公司的业绩是真的,对虚假信息、内幕交易、假重组等欺诈行为防不胜防,上市公司遭遇内掏外挖,甚至一些绩优蓝筹股转眼间变为“地雷”的市况下,就根本谈不上恢复重振市场信心。即便一些股价跌破净资产的股票,也并不意味着持有这些股票就是安全的,因为它们完全可能在一夜之间被变为负数,沦为垃圾股。中国内地股市出现几毛钱一股的“仙股”一点也不稀奇。美国股市上几分、几厘甚至几毫的股价都有。中国股市将来也不例外。中国股民对上市公司乃至对管理层的极度不信任,才是市场崩溃的核心原因。
股权分置不是“筐”,不能把股市
的什么烂污都往里面装
策划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市场声音认为,股权分置是当前中国内地股市的主要矛盾,是市场信心难以恢复,持续下跌濒临崩盘的症结所在,也是股市腐败的根子。由于股权分置,流通股东“股”微言轻,制约不了上市公司大股东与高管变着各种花样的扩股圈钱的行为和利益向公司管理层及内部人倾斜,更无法遏制高管与权力勾结内掏外挖上市公司侵害股东的行为,对股市的黑箱操作、内幕交易、弄虚作假、转移上市公司利润等坑害投资人的利益的行径无可奈何。这是投资人对上市公司和市场不信任,信心崩坍的根本原因。因此,唯有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解决了制约股市发展的这个主要矛盾,才可能重振市场信心,拯救股市。
作 者:当然有这样的因素。但不能把股权分置当成“筐”,把股市内外的什么烂污都往里面装。股市普遍存在的大股东变着花样圈钱、损害流通股东利益、弄虚作假、内幕交易、欺诈乱市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规不健全、监管失职或不作为以及市场腐败造成的。现在好了,所有的问题、责任和腐败,都可以装到股权分置这个“筐”里去,成为渎职、腐败和不作为的最好的托词,不需要任何人去负责任。投资人的怨恨、谴责,也都可以一古脑转到股权分置上去。但这可能吗?投资人是有思想有观察能力和是非辨别力的,他们上当受骗已经受够了,是懵不了的。他们很清楚,股市的症结在哪里。
就说一些上市公司变相成为国有控股方或大股东“圈钱”的“提款机”的问题吧,这既有股权分置,一股独大的原因,也有法规政策不完善和监管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们没有完善的上市公司法;另一方面,监管机构的一些做法不是在维护中小流通股东的利益,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向大股东倾斜。为什么那么多有着各种猫腻的“圈钱”方案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批准通过?桌子下面有什么交易?毋庸置疑,股市的“圈钱”利益集团才有资源和手段接近监管环节的关卡要害人物。腐败官员吃了钱,自然会为“圈钱”行为开绿灯,哪管小股民利益和市场崩不崩盘。主宰决策的往往是利益博弈而非道义、原则。
再说,上市公司大面积出现大股东和高管内掏外挖上市公司墙脚,转移利润,坑害流通股东,甚至卷款外逃等等,这完全是监管部门和国资机构失职、渎职、不作为造成的。由于监管部门对上述违法违规行为防范、打击不力,违法风险成本极低而暴利惊人,使得一些上市公司高管和大股东群起效尤,还互相攀比,肆意侵害投资人的利益,市场道德底线已经彻底崩溃。而许多违法乱市者,如啤酒花的艾沙由夫、托普的宋如华等,多与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的一些官员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出逃离境,也保护了一些腐败官员。诸如此类的问题,是没法推到股权分置这个“筐”里去的。
就说一些上市公司转移隐瞒利润,利益向高管和内部人倾斜的问题,也有监管不力的原因。由于社会整体的分配不公,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都会在自身和内部人待遇问题上向最高标准看齐,公司赚了钱或不赚钱都要优先满足管理者自身和内部职工的利益,因此才会出现高速公路上汽车成倍增加而一些高速公路股份公司业绩反而下滑,员工人均年薪却超过15万的不正常现象。这当然有流通股东无权也无法制约上市公司分配决策的原因,也有法规不健全的原因。在其他一些国家制定的“上市公司法”里,就有如何保障公众股东监督制约公司分配权限的规定。我们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上市公司高管和大股东可以随意决定分配政策,“圈”投资人的钱为内部人谋利已经成为中国股市的潜规则,造成了公司诚信和市场道德的危机,这也不是实现全流通后就能一朝解决的。
另外,内地股市肆无忌惮的财务报表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信息、内幕交易、庄家与“黑嘴”联手操纵股价等违法违规行为,也多是由于监管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力、缺乏社会舆论监督等原因造成的,其症结并不在股权分置。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