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政策救市为何不灵了?(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是调控抑制“圈钱集团”,还是
“圈钱集团”试图搬动政策方向盘?
策划人:中国股市正在上演大跳水。全流通试点序幕刚刚拉开,沪深两市即以滚坡式的持续暴跌,直破千点的大跌来回应被管理层称之为“振兴股市的最根本的大利好”股权分置“改革”。6月末尚福林再送六大利好,市场仅出现有气无力的一日反弹,又重归跌市。这无疑让管理层非常尴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南辕北辙的“改革效果”?
作 者:有“中国特色”的股市,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一大奇观。对股权分置改革可能导致股市崩盘,一些市场人士在事前疾声警告。早在全流通试点开始之前,李志林先生就在多家报纸上发表题为“股权分置试点之日就是股市崩盘之时”的文章(见2005年4月23日《四川金融投资报》)。李志林在文章中痛心疾首地呼吁:“近期股市最大的悲哀并不在低迷市道宝钢巨量增发,而是证监会迎合少数集团的私利,作出误判,主观臆断地宣布:‘解决股权分置的条件已经成熟’。如果说此前‘唯解决股权分置才有大牛市’的说法还能蒙骗相当多的人的话,那么,这七天来大盘节节溃退的态势,足以让人们从迷梦中惊醒。”
李志林强调:“搁置论才是大智慧,而解决股权分置试点之日,即是中国股市崩盘之时。”因为:“第一,政府随意改变15年来股市股权分置的‘游戏规则’,但如何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却毫无举措。而今证监会拿出‘炸药包’,准备‘决’15年来作为契约的三分之二非流通股不能流通这道‘堤’时,竟然连如何疏散群众、如何保护15年来高成本持股的投资者生命财产不受损失的举措一条也没有,只字不提流通股是否含权,含多少权,要不要给予流通股东以补偿,补偿多少,今年搞多少试点,计划用多少年实现全流通,用哪些新资金来应对大扩容。这怎能不吓得投资者争相逃命?
“第二,此次政府一改以往自上而下进行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试点的做法,变为自下而上的试点方式,更造成了股市乱哄哄的无政府状态。既为试点,那么就应明确试点上市公司的标准,例如上市年份、股权结构、净资产、业绩、股价、市盈率等。但现在一切都是黑箱,信息、题材、传言满天飞,弄得上市公司的股价上蹿下跳,暴涨暴跌,实令人恐惧不已。
“第三,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讲话表明,股权分置试点仍将以向流通股东配售非流通股为主,这无疑是崩盘的方案。上周五李荣融讲到,解决股权分置‘无论是价格高一点或低一点,但扭曲的价格不可能持久。’这表明,在国资委心目中,最后的防线仍然是以净资产价格配售,前一两个试点配售价可以低一点,但随后便是就高不就低,否则就是‘价格扭曲’。这些讲话实际上已将‘补偿’的幻想彻底粉碎。
“第四,少数试点上市公司尽管可以提出上佳方案,使试点个股产生利好效应,但人们对大盘的预期无疑是利空的(作者注:亦如谢百三先生所言,试点只会使投资人卖了其他股票去短炒试点股票,因此大盘还会大跌)。(1)试点个股可能推出大比例送股方案,引发市场一阵热炒,但必造成大盘失血。(2)民营上市公司试点可以送股,但不代表国企上市也有送股,将引发对国企上市公司的抛盘。(3)试点个股大比例送股后除权,因盘子扩大,即使填权,空间也有限,最终无权可填。超低股价作为定海神针,必使其他未试点个股的股价中枢大幅下移。(4)试点个股哪怕是10送5,甚至10送10,也会造成放大投资者对全流通后一个股市变成三个股市的大规模扩容的预期,加剧市场的恐慌性抛售。(5)试点后整个股价就会与净资产接轨,然后管理层在一个早上就可宣布自然全流通,股权分置不破自解。这是非常残忍的解决方式。”
“第五,由证监会发言人发布股权分置破题,是缺乏权威性的。人们还记得,2001年10月22日,是国务院出面纠正证监会的国有股减持试点,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2002年6月24日,又是国务院出面纠正证监会向全国征集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做法,宣布:‘停止国有股减持,今后不再出台二级市场减持国有股的任何方案。’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决定股权分置试点破题的竟是证监会,显然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并为国务院今后再次纠偏留出空间。这本身就表明,高层对解决股权分置的后果也心中无数。在此,我再次呼吁某些市场人士不要再损人不利己地用舆论误导管理层,呼吁一心想救市的管理层果断抛弃试点幻想,尽早作出股权分置30年搁置的决定……”
除李志林先生之外,还有顾铭德等许多市场人士也曾警告过证监会不要“自毁股市自毁长城!”严词厉语抨击证监会对市场判断一再失误的失职和不称职(见《四川金融投资报》2005年4月23日)。
策划人:既然试点之前有那么多警告和呼吁,难道管理层可以充耳不闻吗?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