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44节 绥芬河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绥芬河:当后边贸时代来临
“绥芬河,没有河,一条小河没脚脖;出了火车站,爬岭又上坡。”虽然号称“绥芬河”,却是一个几乎没有河的山城。
“黑龙江省对俄出口商品的最大集散地”,“中国东北地区通往日本海最大的陆路贸易口岸”,“我国最重要的对俄贸易口岸和进口木材集散地之一”,“连接俄、日、韩、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上的重要站点”……这一连串的荣耀,指称的,就是这样一个绥芬河,这样一个只有10万人口,面积460平方公里的北方小城、百年边境名城。
1.中俄贸易桥头堡
在绥芬河火车站站前,一连串商店招牌上分明写着“俄贸商场”、“俄货专卖”、“俄货精品店”、“俄罗斯精品总汇”等字样。店内出售的,是俄罗斯套娃、俄制望远镜、俄产巧克力等各种商品。而一个有关门窗的大幅广告牌上则赫然用中文、俄文标明:“欧洲塑窗A类标准,70覆铝型材、门窗,专为俄罗斯高寒地区设计的高档门窗!”
绥芬河铁路口岸的铁路换装线上,龙门吊隆隆响动,工人们在换装一列列满载俄罗斯木材、化肥的货车,每天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达万吨以上。
而在绥芬河著名的服装批发市场青云商场里面,到处可见前来采购的俄罗斯顾客。店主们每每操着熟练的俄语向来购物的俄罗斯顾客推销自己的产品,与俄罗斯客商讨价还价。
据绥芬河市统计报表,继2002年贸易总额实现15亿美元之后,作为黑龙江省的对外贸易龙头,绥芬河市2003年对外贸易额又创新高,达18.8亿美元,同比增长22.1%,连续6年占全省对外进出口贸易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对俄贸易占全省的30%,占全国对俄贸易的16%左右。
绥芬河是我国最重要的进口木材集散地之一。仅2002年绥芬河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就达到了607万立方米。经绥芬河口岸的进口俄产木材,遍布全国各地。有的木材交易市场,如果一天运不到从绥芬河口岸进口的俄产木材,木材的价格就会迅速攀升。
2001年,国家批准绥芬河市为进口原木加工锯材复出口指定口岸,加工贸易项下的锯材出口不受配额限制,为绥芬河进口木材加工后出口开辟了道路。
绥芬河市长助理孙俊告诉记者,“现在每年进口600万立方米,据我们估计,这里面加工的连100万都没有,大多都是原木运输,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如果有很多加工企业,会带来更大的效益。”
专门做木材生意的叶亚国也在考虑企业向更深层次的加工拓展。“现在做原木、板材,还都是粗加工,下一步该往精加工方向努力。木材业的前景非常光明,现在我的订单都做不过来,有多少产品外商就要多少,供不应求。”
绥芬河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金波也谈到,“这个政策的效应还在逐渐放大,绥芬河有希望在今后五到十年内在木材经济上有进一步的作为,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一个木材加工集散地。”现在李金波热切希望的,就是争取和研究木材经济的国家级科研单位合作,共同谋划绥芬河木材加工业的未来发展。
2.大通道的铁路瓶颈
作为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绥芬河已成为中国边境城市中最大的物流中心。但绥芬河的进一步发展却面临着交通运输上的瓶颈。
实际上,铁道部对绥芬河铁路口岸的改造一直在进行中。2001年投资9674万元的应急改造工程开工,2002年投资3亿多的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到2004年4月全部竣工后,口岸年过货能力将由现有的640万吨达到1000万吨,前不久,铁道部又确定将再投资3.2个亿做铁路改造建设,届时绥芬河作为对俄大通道的功能将进一步延伸。
“站场能力扩大以后,前后方通路又出问题了。因为肚子大了后,两边的管子又嫌细了。”李金波仍然有些着急。“从绥芬河到牡丹江193公里,从绥芬河前方到俄罗斯格城口岸站26公里,时速三四十公里,在全国路网上属于最差的了,想提速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线路的标准太低。”
李金波还告诉记者,铁道部在前年下发了一个绥芬河、满洲里两个口岸的运量计划,要求到2008年,绥芬河进出口运量务必要保证1200万吨。但现在铁路车站的站场本身最大能力达到1000万吨了,而前后方线路的最大能力只有700万吨。国内修高速公路100公里一般需投资30~40个亿。按高标准改造这样一条大通道上这么一条铁路干线,总投资也不过30~40个亿,性价比很高,而线路能力上来后,绥芬河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奔跑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前锋线上。
在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构想的中央1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改造对俄贸易铁路通道和边境口岸设施”,“依托黑河、绥芬河、珲春等对俄边境口岸,扩大与俄罗斯等国的经贸合作”。
而黑龙江省则把绥芬河作为自己对外开放的主通道,这已经在黑龙江省的有关会议上得到了确认,并且写到了省政府的工作报告中,省政府还提出了建设大绥芬河的设想,力图将周边地区也纳入绥芬河经贸发展的蓝图之中。
的确,紧邻俄罗斯远东港湾,毗邻日本、韩国,绥芬河连接两头,能把整个东北带起来。目前,东北亚区域一体化正处于形成阶段,区域内各国之间互补性明显,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黑龙江的对外开放,其重心应该是日韩,是亚太地区,绥芬河是它的桥头堡。现在日韩在向中国转移它的制造业,一些投资正在寻找机会。
对绥芬河未来的方向,李金波说:“我们定位为‘现代化国境商都’。现在准备把‘国境’改为‘国际’。就经贸来说,在原来的水平上要进一步升级,提升档次、规模。”
小城市,大市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绥芬河,奔跑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前锋线上。
(见习记者孙雷)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