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32节 [焦点]天津图腾(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一、看,这个城市
天际线不断在改变。置身于天津,仿佛置身于一个庞大的建设现场:高速路、地铁在延伸,一片片绿地在生长,夜晚灯火璀璨,充满生机和活力。经过多年的积累之后,天津的能量正以一种令人惊奇的方式释放。这就像当初面对芝加哥奇迹时,美国诗人桑德堡那兴奋的语调:看,这个城市。
这的确迥异于天津以往给人的印象。在很长时间里,天津就像一个忘却了自身梦想的城市,变成了一个旁观者,而任聚光灯打在别的城市身上。而天津诸多细节也仿佛在支撑着这一印象:灰蒙蒙的城市,经年不变的外观。在现代性的神话中,天津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城市。
而现在看来,这一结论下得过早并存在误解。当公众的目光停留在别的城市时,天津实际上已默默地然而却是坚实地打着基础。一个个扑面而来的“新闻”早已经是普遍的事实:在天津的地面图景不断刷新之前,200亿的投资已经将天津的地下打理了一遍;天津机场原来竟是北方最大的货运机场;天津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长度位居全国前列……天津已经进入一个魔法般巨变的时代。天津是怎么走过来的,前景如何?
1.世纪危改
变化虽在今日显现,其源头却要上溯十年前。一种着眼长远的战略设计已经在多年前就埋下伏笔。当拆迁问题冲击着公众视野的时候,天津十年波澜壮阔却平稳有序的危房改造更是值得解读。这种融合着政治智慧和市场技巧的方式在天津的运用,可以说在特大型城市中尤为难得。
天津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既要偿还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解决群众生活中最急迫的、最现实的安居问题;又直接结合住房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个城市建设布局改造,推进经济增长和城市生活质量协同发展。按照天津市的说法,那就是先房后路再河,先地下后地上,先打基础再上水平,跳出低水平竞争的圈子等等。
十年艰难,终于玉成。天津市近十年的危陋平房改造,不仅没有拖住经济发展的步伐,反而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带动力。天津市每年要投入40多亿元进行大面积住房建设。从1994年至2002年,危改年均拉动全市GDP增长2.8个百分点;天津还较早实行实物还迁和货币还迁相结合的办法,并直接利用外资10多亿美元,解决危改资金问题,并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这种行棋的次序,精妙的安排,为天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用一位天津市委领导的话是“冒了很大的风险,当时感觉就像要捅一个马蜂窝”,但历史上制约天津发展的最棘手的难题就此解决。现在终于到了放量的时候了。
在采访中,一些官员和民众都表示,世纪危改,使160万居民乔迁新居,从根本上改善了群众的住房条件,是一项民心工程。而在天津执政理念中,
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经常强调,要始终想着老百姓,出发点不一样,结果肯定是不同的,工作中不能扰民,除了“亲政,廉政”外,还要“善政”。“在心中时刻要牢记一条红线,给老百姓的和取回来的,一定不能是负数。”在国家经济日益蓬勃的时候,“要让老百姓及时享受成果,得到实惠。”
一位官员说:“现在看来,当初张立昌书记把危改作为天津工作的突破口是多么富有战略远见,在三五八十战略完成后又提出新的三步走战略,符合天津的实际,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贯彻执行这一战略。”
2.国际元素
而开放带动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样凸显了天津这种务实而灵活的选择。如果说危房改造体现了再造天津的能力的话,那么开放带动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则无疑加强了天津的实力。根据产业经济理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于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对于天津这座老工业城市,这也许是唯一可能的选择。当冲击——反应模式生效后,变革的可能性变得如此之大,顺理成章。
天津市一位官员说,新中国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块手表、第一台电视机等等都诞生在天津,但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分工的形势下,这既是值得称赞的历史也是现实的难题。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对外开放的受惠者,天津的以开放带改革的策略,让国际先进元素以水银泻地的方式进入到传统的产业和企业中,最终使之脱胎换骨。天津从营造国际一流投资环境入手,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突出“让投资者赢得利润”的理念,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来津投资。
一个适合投资的营商环境终于使得开放的双方都变成了受益者。跨国公司发现了天津,而天津也得以发现世界。摩托罗拉在天津由最初的1.2亿美元投资,发展到目前30多亿美元投资,成为在华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而丰田、三星等众多跨国公司都在天津取得很好的业绩。分享中国的成长,分享天津的成长,变得如此具体和实在。而天津则利用跨国公司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嫁接改造国有企业和传统产业,极大地激活了国有经济的潜在能量,有力地促进了天津的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并成为推动天津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从1984年,天津电梯和奥的斯率先合资开始,作为一家老牌的国有企业,便由此经历了天津工业改革的许多第一。1994年,美国奥的斯公司提出了增资1000万美元的要求,外方增资1000万美元意味什么,天津市政府心里最清楚,美国奥的斯要将合资厂中的外资比例由30%增加到51%,从而控股企业。让外资控股这在当时,是许多人都难以接受的现实。可是不让外资控股,企业不仅难以继续发展,最重要的是得不到真正先进的核心技术。特事特办,天津市吃下了这只“螃蟹”。
天津这种做法当时可是风波不小,引起过产权问题和保护民族工业的争论。结果如何?数字最能说明问题,1993年以来天津经济开始两位数增长,一直保持12.2%左右,1993年天津的国民生产总值500亿左右,财政收入60亿,而现在国民生产总值2200亿,财政收入450亿。
“让外商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看长远,算大账”、“一个好项目,如果工作失误,谁放跑谁负责”,在天津的权限内,自己给点政策,提高工作效率,多设身处地为外商解决问题。这也许是当时天津吸引外资的诀窍。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