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6节 [焦点]浙江新观察(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八大体系VS六大障碍——浙江中小企业突围的政府推手
曾经一度成为民营经济发展典范的浙江,在国际经济不景气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价格优势取胜的“浙江制造”产品频频遭遇国际贸易壁垒。浙江中小企业发展如何突破瓶颈,浙江省正视危机,积极采取对策。
浙江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年度工作会议于2004年1月8日在杭州召开。“这次会议赶在今年两会之前,规模也远远超过去年。”赵仁春告诉记者,会上讨论的《浙江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促进条例》)将纳入2004年省人大的立法规划。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调研员赵仁春是这次会议的秘书组组长,他参与起草了部分领导的讲话稿和《促进条例》。“从领导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省里对抓好中小企业发展的心情十分迫切。”
2003年以来,针对浙江部分行业的国际反倾销诉讼接二连三;能源供应的瓶颈制约也不断加剧。有学者指出浙江中小企业发展已经遇到了门槛,“姑且不论这个说法的对错,但省领导心里着急是肯定的,这次会议有紧急研究对策的意味。”一位与会的温州代表分析说。
问题与出路在哪里呢?
1.
内忧:六大障碍
浙江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局局长吴家曦用“严峻”二字来形容目前面临的形势。他所担忧的首要问题是:浙江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受到生产要素的制约已相当严重。
与工业经济发展休戚相关的电力、煤炭、成品油供应日趋紧张。2003年浙江最大用电缺口超过310万千瓦,2004年预计最大电力缺口在780万千瓦。“电力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已不可避免。”
在人多地少的浙江,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003年全省缺口20多万亩。对于亟需扩大规模的中小企业而言,“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曾经在浙江引起轩然大波的温州灯具行业外迁便是一个例证。“与灯具相类似的其他产业,中小企业因为拿不到发展用地而背井离乡的例子比比皆是。”原温州民建机关主任陈景祥对记者说。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装备,温州鞋业、剃须刀、五金锁具等支柱产业30%~100%的零件靠模具成型。但近年来,温州每年有近10亿元的模具业务外流,模具生产企业渐次外迁。“我有个朋友是搞模具厂的,当年政府规划用地,他的旧厂房没了,但又没钱买地建新厂,只好流着眼泪搬到广东去了。”陈景祥说。
据浙江中小企业局调研员赵仁春的分析,“目前存在‘六大障碍’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该局对浙江362家企业的专项调查显示,有45.7%的企业认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障碍是融资困难,第二是浙江高企的地价令中小企业发展用地没有保障,第三是税收规定的不合理加重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第四是许多行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又令中小企业望而却步,第五则是仅仅对大企业大集团给予扶持政策,
而使中小企业的“政策失落”感愈加浓重,最后是执法、服务部门的搭车收费和变相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
除了上述的能源瓶颈和投资环境制约的外部因素,浙江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内部自身的问题也日益明显。
浙江境内绝大多数企业从事的是传统产业,经营的是传统产品。涉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为数寥寥。2003年浙江省出口的微型轴承、打火机等遭到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挑战,虽然赢得诉讼,“但付出的代价不小”。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小玲说。
人才的匮乏使浙江中小企业技术升级的步履迟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萧山市代表告诉记者,“当地中小企业的经营方式还停留在家族制阶段,因为对外来人才不放心、不放权、不放手、不放胆。怎么可能留住人才?”
2.
外困:江苏挑战
浙江的压力也来源于江苏,苏南地区的外资注入和新温州模式在浙江的改进推广使两省的区域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
“去年江苏等省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已超过我省,我们要对这些问题作深入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的实质。”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吴家曦说。
“苏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让苏南的企业鸟枪换炮,走上了科技创新之路。”一位与会的杭州代表在讨论时分析说,“国外大企业的进入,带动苏南乡镇企业产业技术升级,在高新产业链的形成上,江苏比浙江的优势明显得多。”
目前,江苏苏州市不但新办企业直接引进外资,就是原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乡镇企业也积极引进外资,进行嫁接改造、改组改制。全市129个乡镇中,其中外合资企业最少的也有十几家,多的乡镇要达到一二百家。
2002年,苏南“四小龙”江阴、张家港、常熟、昆山财政总收入均超过了40亿元,被称之为“井喷行情”的苏南发展令浙江人心急如焚。
记者获得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参阅件》(2003年增刊第119期)分析说:“浙江的乡镇企业在两三年内很有可能被苏鲁粤全面赶超。”
虽然从1998年开始,浙江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总产值等指标位居全国之首,但与苏鲁粤三省相比,在考核工业经济增长最硬的指标——增加值方面——浙江已显颓势。农业部乡镇企业局2002年财务决算和统计汇总数据显示,2002年浙江私营个体企业增加值比去年增长17.3%,而苏鲁粤三省的相同指标分别为51.1%、40.8%和45.8%。
2002年浙江乡镇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6亿元,占全国乡镇企业投入总额的14.0%,江苏则占到17.3%。“固定资产投入总量上的优势,为江苏乡镇企业新一轮加快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赵仁春分析说。
从吸引外资方面看,浙江乡镇园区内企业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比江苏少20亿美元,比山东少15亿美元,比广东少16亿美元。“浙江利用外资严重‘短腿’。”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江苏随着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个体私营企业迅猛发展;技改投入规模大、水平高、建设快;大企业、大集团多,规模优势明显;利用外资数量大、质量高,乡镇企业发展的后发优势十分强劲。”
相比之下,在浙江民营经济最具代表性的温州,中小企业却发展乏力。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教授向记者分析说,“温州只有三成的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成长潜能,而七成左右的中小企业成长余地已经很小。这些中小企业由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缺乏做大的条件和动力。它们处在大企业联合、兼并和集团化发展的背景下,生存空间日益狭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