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肯尼迪:带着他的大黑狗进入会议室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2001年3月春假期间,在学院的组织和校友的帮助下,我们有机会到华盛顿特区走访了白宫、商务部、国会、世界银行等机构,亲身感受美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运作。从空间而言,这些活动并没有发生在肯尼迪学院,但它们对公共政策与管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放在这里叙述大概不至于离题万里。
说是到了白宫,其实是到了白宫旁边的老行政大楼,两者都属于总统及其服务机构的办公地点。先是国家经济委员会的一位副主任介绍美国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和该委员会的职能。他只有30多岁,已经是小布什总统首席经济顾问、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劳伦斯·林第(Lawrance Lindsey)先生的副手了,真是英雄出少年。出国前我在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工作,其性质与该委员会颇为相近,所以很感兴趣,特意请他解答一些问题。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在经济决策中主要起组织协调作用,与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侧重细致的政策研究和起草总统经济报告有所不同。接着,白宫办公厅主任安德鲁·卡德(Andrew Card)先生来与我们见面了。他年轻时没等从肯尼迪学院毕业就投身于各种竞选活动,2000年总统大选时是小布什的竞选总管,深受布什父子的信任,难怪被委以办公厅主任的要职。他讲了不少“宫中秘事”,大大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不夸张地说,总统的日程安排都是由他决定的。他说很多人都求见总统,因此必须区分他们是“想见总统”还是“有事要见总统”,属于前者的通通挡驾。在提问时间,来自台湾TVBS有线电视台的黄小姐高声要求采访小布什,并声明是“要见总统”,但还是被卡德(Card)先生笑着谢绝了。看来,做事要有明确原则,具体处理时还得灵活掌握。
在美国国会,我们见到了爱德华·肯尼迪(Edward Kennedy)参议员。他是肯尼迪总统最小的弟弟,30岁左右就当选麻省的参议员,以后连选连任,直到如今。对一般美国人而言,肯尼迪这个名字是一个传奇,更是一个悲剧;而对哈佛公共管理学院来说,肯尼迪这个名字有着太多的含义:学院以一个伟大的人物命名,这在哈佛各学院中独一无二;学院所在地原本是要建肯尼迪总统图书馆的,后因种种原因而作罢;学院与查尔斯河之间则是肯尼迪公园,每年学院的毕业典礼就在此举行;新学年伊始,院长都要在位于波士顿海滨的肯尼迪图书馆为全院师生举行招待会。更重要的,学院的宗旨是培养献身公共部门的理论和实践人才,这与肯尼迪总统在就职演说中的名言一脉相承: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是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遥想40年前,44岁的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入主白宫,35岁的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Kennedy)被任命为司法部长,30出头的爱德华·肯尼迪(Edward Kennedy)刚刚当选参议员,他们以年轻人特有的活力、锐气和进取精神征服全美,在年轻人当中掀起投身公共部门的热潮。然而,1963年和1968年,爱德华(Edward)的两个哥哥先后遇刺……
昔日风华正茂的美少年如今已两鬓飞霜,出现在我们眼前的爱德华·肯尼迪(Edward Kennedy)参议员身材高大,四方脸型,声若洪钟,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我凝视着他,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肯尼迪兄弟的辉煌和悲壮。据说罗伯特在肯尼迪总统遇刺后,仿佛一下子老了10岁。我无法想象眼前这位参议员在先后经历两个哥哥遇刺及几年前其侄子小肯尼迪空难后的心情。我几乎记不得他当时说的话了,但忘不了紧随他进入会议室的,是他的宠物——一条大黑狗。
(作者 王信)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