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给我打开学问殿堂之门的贵人(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给我打开学问殿堂之门的贵人——曹东成教授
我小时候的愿望就是当一名作家或者记者,未曾有过当学者的想法。就连高丽大学心理学系金基石教授问我为什么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还是回答说:“研究人的思想意识和言行举止,以便当好记者,深刻体会人情世态,最终成为一名作家。”因此,在大学时代,在我的书包里除心理学教材外,还常带有李青俊的小说、卡夫卡的《随想录》及格林的小说(这三人也是我的良师益友)等书籍。说实在的,我看小说比看专业书还要多。在空军服役期间,我常以小说、历史、哲学书籍为伍,自认为这是将来当作家所需要的。
从部队退役之后,我参加工作的单位是“晓星物产”。这是一家综合贸易商社。我在规划部工作,工作很热心。有一天规划部部长找我,说:“以后一周一天到汉城大学工作,我综合贸易商社是骨干商社,因此,要处理好业务问题。”
那时,综合贸易商社既是韩国财团的品牌企业,也是韩国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教韩国人学会创办综合贸易商社的是日本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日本伊藤中商社任顾问的漱岛柳造先生曾给时任韩国工商部长官的李洛善呈递一本“漱岛报告书”。根据这个报告设立的企业便是后来的韩国综合贸易商社。漱岛柳造就是当时的畅销小说《不毛之地》主人公的原型,是一个有名的日本右翼保守势力的代表人物,每当韩日之间发生矛盾冲突,他便被日本政府作为密使派到韩国来。
“韩国经济要高速发展,惟一的出路就是发展出口经济。要想增加出口,必须有出口专业企业。因此,韩国有必要建立像日本综合商社式的专业出口企业”。按照漱岛柳造的建议,我们韩国成立了综合贸易商社,但是,当时因为缺乏经验,在实践中经常遭受一些挫折。
那时,工商部与韩国贸易协会联手,共同制定“韩国综合贸易商社的出路”的研究课题并对此进行了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由汉城大学经营学系曹东成教授担任。记得当时的工商部长官是后来担任政府内阁经济副总理的郑在锡长官。曹东成教授接受研究课题有个条件:九个综合贸易商社规划部各指定一名职员,每周一次到课题组里来,并且积极提供有研究价值的业务资料。于是乎,我参加了课题组,恰好我所在的“晓星物产”综合商社又是一年轮一次的理事长会社,我自然担任了九人小组的组长。和曹东成教授的交往是从这里开始的。
当时,九个人的关系是“竞争与协作”并存的关系。在财团之间激烈竞争的环境之中,我们九个人分别代表自己所在企业,起着所在企业形象代言人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九个人是个竞争关系。而在从共同开辟韩国经济的出路的角度上看,又是协作关系。大家都是围绕振兴韩国经济这一共同目标而聚在一起的,所以,每个人都肩负神圣的使命。因此,除课题组活动外,通过一个月一次举行的“综合贸易商社业务者协会”,我们九个人不断加强和巩固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些人中,至今仍常有来往的有“三千里”制药李灿义副社长、大学教授兼媒体广播人严吉成博士以及冒险企业家申泰愚社长等人。
在前往汉城大学曹东成教授研究室之前,我们九个人开过预备会议,大家研究商议:“研究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课题研究负责人曹东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准备的信息和资料以什么为标准?”“怎样确定我们在课题组中的作用?”讨论到最后,我们达成了一个绅士协定:各商社准备的资料必须是真实的,但是,不拿出最深层次的东西。资料的深度和广度,各社之间寻找平衡并事前相互协议确定。
终于在曹东成研究室里有了第一次的聚会。曹教授是在汉城大学商学院毕业之后,到美国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一位资深学者,是个秀才型人物。他说话轻声轻气,面部表情温和,然而在研究工作上却是个高标准严要求的研究人员。他对事业具有火一样的热情。
头一天主要讨论研究的目的、方向及日程安排,之后每周一次聚在一起进行足有8小时的大讨论。每次讲座的题目不尽相同,有时讨论综合贸易商社的收集信息技能,有时讨论组织机构,有时讨论海外分公司的运营等。按曹教授的要求,我们各商社有关人员事先准备好早已布置好的相关资料,讨论中发表实际运营中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的意见,并提出疑问,共同进行讨论研究。在结束一天漫长的讨论之后,晚上大家都到离学校不远的小餐馆,喝杯烧酒解除一天的疲劳。虽然已经过了二十多年,可是年轻英俊的曹教授同我们一起举杯畅饮的场面,至今仍时时浮现在眼前。
说句心里话,我们几个人刚刚聚到一起的时候,不免心存一丝忧虑。一方面怕泄露自己商社的机密,另一方面怀疑这么年轻的学者能否在几个月时间里解剖和诊断好这么庞大的恐龙企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逐渐感觉到了曹东成教授的热情和学术的功底,氛围发生了变化。我当时仍具有青年军官的气质,朝气蓬勃,踌躇满志。能为本商社利益服务固然很欣慰,然而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研究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的重要工作,我心里更是欢欣鼓舞。“这是涉及到国家经济盛衰的重大课题,所以,我们要拿出自己的一切,投身于课题的研究之中”,“只模仿日本综合贸易商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根本站不住脚,我们必须开发具有我们韩国特色的综合商社”。大家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研究讨论之中。大家都觉得自己一夜间从综合贸易商社人摇身一变,成了大学校里的研究生。随着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信息交流越来越广泛,资料的透明度越来越高,手中的材料也越来越多起来了。利害关系极其敏感的大企业如此这般公开自己的经营秘密,确实未曾有过。
终于,关于“韩国综合贸易商社的出路”的研究报告问世了,大家都非常高兴。此时此刻,我心中有了新的感悟。
首先,认识到学问之伟大。
我感悟到即使是业务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人,如果没有渊博的学问,也难以发挥自己的能力。亲眼目睹从来没有在综合贸易商社里工作过的一个年轻学者,通过学术研究,能够拿出一系列的成果,我深深佩服曹教授的学识。那时,综合贸易商社规划部的要员都有较强的争先意识,在实际信息工作中不甘落在人家的屁股后面。因为他们能够掌握国内外舆论、海外支社网,能够广泛应用非公开途径的网络系统。我体会到一个真理:信息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其次,认识到咨询的力量。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