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电子计算机学(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三、电脑系统
电脑的应用,将要循何条路线发展,可试由下列几个系统加以说明:
1网络系统(Internet System):为21世纪之明星,通过网络使世界电脑串通起来成一巨大知识交流库。在知识经济时代尤为重要。
2分批处理系统(Batch Processing System):此一系统是目前仍较常用,也是较落伍的系统。所谓“分批处理系统”,就是将整批资料送交电脑中心分次处理,其最大的缺点乃是不方便。
3电子传送系统(TeleProcessing System):此一系统乃针对解决分批资料处理系统之缺点而产生。其发展乃是1960年以后的事。这一系统乃在不同的地点,使用两个电脑或很多部收发机(Terminal),经过电脑线或无线电微波传递方式,把这边的资料传到那边去,或是把那边的资料送到这边来,互相交流。这种方式通过网络很流行,也很方便,它解决了地理距离的问题。例如太阳神16号宇宙飞船登陆月球时,它在月球表面与地面太空中心的联络,就是应用此一系统传送的。美国运用此一系统在发展所谓“晨鸟系统”(Earlybird System)计划,乃是使用电子传送系统,将整个美国与欧洲之电脑系统相互联络的构想。所以说:这是一个相当方便的系统。
4及时系统(RealTime System):上述之电子传送系统虽然解决了地理距离的问题,然而仍有耗时太多的缺点,因而有“及时系统”之产生,以解决此项问题。已有很多银行公司使用此一系统,凡有该行的业务,可以经由电子传送系统至总行的电脑中心查账,仅需一秒钟之时间即可获得答案。所以此种系统速度是极快的,可以解决时间之问题。
上述这些系统可使用在何处?且看一例:在目前欧美最盛行的教育方法称为“HandOn Policy”(动手政策)。此即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亲自去做,去体会。当光陵在美国教大学和研究所的时候,经常与学生一起坐在电脑中心,一起作业。学生一有问题就马上发问,再由教授回答。此种方式可使学生之学习速度加快,不仅能懂得理论,而且对实务也不会感到陌生。因此我们如要学习电脑,应尽量采用“HandOn Policy”的教学方法,不仅在课堂上学习,更要实际操作电脑。如今美国的大中小学校几乎都在教授电脑课程: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及麻省理工学院(MIT)等学院更把电脑课程视为每一科系的必修课程。若目前仍不免受传统观念之阻挠,实应更加强推广之。
至于学校要以电脑教学,可先直接采用“网络系统”。既简单、经济,又方便,且合于时代新潮流。
四、人工智能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有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问题,这是欧美目前极为盛行研究的一门新学问,它是研究电脑到底有无“智能”的问题。那么“智能”一词到底是什么呢?所谓“智能”,乃是一种“思想”,而“思想”乃是集人类脑筋中几种简单功能的结合体。⑩这些功能包括:(1)储存资料的功能。(2)计算与分析的功能。(3)试验错误的功能。(4)动机的功能。电脑是否具有上述这些功能呢?我们可再加以分析:
1电脑的储存部门可以储存资料。
2电脑可做计算及分析的工作。
3电脑具有逻辑分析能力,可以试验错误。
4电脑有无“动机”作用呢?电脑是否具有“智能”的问题的焦点就在此。
首先我们应要了解何谓“动机”?所谓“动机”就是一件东西对于环境变化所发生的行为反应。例如我们肚子饿了,就发生想吃东西的冲动。
有许多科学家曾做了许多有关电脑是否具有动机的研究及试验。例如,有一种可以发光的小仪器,其所发出之光线如果遇到前面有东西挡住时,该光线即会自动转弯,亦即表示当其发现环境变化,即能自动改变其航线。另外的一种试验,有一种称为“自稳仪”的小仪器,在其本身位置不稳定时,即能自动调整其位置,以保持平衡,这种小仪器也能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根据外在情况的差异而产生某种适当的反应,这都早就具备了一种雏形的“动机”作用。
电脑本身具有雏形的判断能力、学习与记忆能力,演绎行为它可做得很好。虽然它对于归纳性的分析不容易做好,目前联想能力也逊于人类,但总比上述的这些仪器具备了更大的反应能力。由此可知,电脑具有动机能力。
美国曾致力研究发展一种叫STAR的电脑,暂译为“自诊自修电脑”,用之于指挥操纵要发射到火星的无人火箭。从地球到火星,如果利用光速控制资料的传送,也要40分钟之久。因此利用这种自己诊断、自己修理的“STAR电脑”来操作控制该火箭,于飞行的时间内,不但能够自动地自己操作指挥火箭推动,同时也能对前进中所遇到的各种变化,产生适当的反应。从此一构想之实现,可见这部STAR电脑在飞行的若干年内具有相当的“动机”作用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这种电脑初步的模式已经设计完成,现在正进一步地研究如何将此一模式缩小化。此种现象已使一般人认为电脑可能具有相当“智能”存在。而机器人之将普及,已形成不争之问题。
五、人机文化
电脑的应用,除了在计算简单的问题之外,已进入了一个非常高深的阶段。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是目前研究“人造智能”最著名的学校,该校已能使用电脑计算动物的神经反应,更可利用电脑来模仿一位女人之部分情绪的反应。电脑又能模仿贝多芬及巴哈作曲,也能自己随机作曲,更可以演奏音乐。为什么电脑能够写曲子及演奏音乐呢?这乃是由人类先写好电脑程序,让电脑具备演奏音乐的能力,然后再由电脑去完成之。
因此,由上之例可知,电脑具备“人造智能”的初步情况确已存在,今后如能循此方向不断地研究发展,则将来形成一种人与机器互相配合、互相影响的电脑文化,或叫做“人机文化”(CyberCulture)是能达到的。故《2001年》那部电影所描述的电脑机器人会具有情感思想的科学幻想,将可能与“封神榜”中的顺风耳、千里眼一样变成“未来的事实”。
总之,直到今天为止,电脑其智能之潜能及其对管理、文化之影响潜力与其“人脑性”,在不久的未来将使我们的管理学者、文史教授及工程专家们大吃一惊而陷入手足无措之境界。故从今日起来注重电脑与管理等的交互连锁关系,对我们起飞中的开放性经济体系而言是具有不容漠视之重要性的。
注释
① 本章原系作者在公家某单位讲稿,于1982年3月10日删改为本文,并于1977年载于《东方杂志》复刊第10卷第9期。
② 见范光陵著:《工商管理学》第十七章。
③ 此名词系光陵在中华新闻联席会议上所试拟。
④ 茅及诠释.美国之挑战.中华企管中心.台北:1969
⑤ 见范光陵在加州州立大学《工商自动化会议》报告,1976年3月,及1982年之追踪分析。
⑥ 范光陵.电脑和你的事业.台北:惊声文物供应社,1974
⑦ 指国立成功大学及国立交通大学工学院。
⑧ 主要为范光陵提议并推动“电脑”二字。
⑨ 1946年美宾夕法尼亚大学与美军方合作发明恩利亚克型(ENIAC)电脑。
⑩ 电脑文化之发展正在积极进行中。见范光陵.电脑和你.台北:水牛出版社印行。此为世界第一本中文电脑书。
范光陵.电脑与人脑.台北:水牛出版社印行,1975
同上。
STAR之原文为Self Testing and Repairing。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