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四章 善于经营 快速增加财富(6)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随着企业的发展,总厂式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了。供销、用人、分配都经过总厂一个口子,不利于下属分厂直接面对市场,不利于它们的迅速壮大。因此,1992年底,鲁冠球进行了以放权为中心的企业改组,主要是以承包合同为经济纽带,采用“三管、三不管”的办法。即:集团对企业管外部不管内部,管宏观不管微观,管结果不管过程,把产、供、销、用工、分配的权力全部下放给他们,从而调动起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鲁冠球在管理上的新思维,使他的企业不断成长,许多惊人的成绩也在此过程中创造出来。
三.更高层次经营
■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企业管理结构的调整和确立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关心的问题,高层管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能否继续高速、稳定的发展,而一个企业高层管理的确立还和这个企业的文化、发展背景、环境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是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
■投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人性化管理
企业文化的管理是企业价值观的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是企业生死存亡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使员工发扬团队精神,拼搏进取,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百度是一家颇有情调的互联网公司。走进位于中关村理想国际大厦百度的办公间,首先会感受到暖暖的阳光和浓浓的咖啡香。尽管阳光和咖啡并非企业文化的要素,但即使一个局外人也能从这两大标志内依稀辨出百度企业文化的轮廓。
百度实行弹性工作制,CEO李彦宏对企业的管理采取刚柔并济的方式。百度创业之初,只有八名员工,当时除了李彦宏和徐勇这两个海归派,没有一个人在正规公司做过事,后来他们都很快成长起来,并成为中坚力量,在公司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
李彦宏在2000年就向8名员工宣布了一条纪律:办公室不许抽烟不许养宠物。李彦宏说,“不许抽烟”这条纪律在美国公司是不需要特别声明的,但需要在中国的公司申明。“不许带宠物”则是针对西方的文明制订的,因为在一些美国的公司是允许携带宠物上班的。
从最初这条中西合璧的企业规则,可以看出百度公司的两大管理规则:一是适应大环境,即按中国的实际情况学习做事的方式。二是营造小环境,在公司内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运营公司。
据说,当年IDG投资百度,投资人最后下决心不是因为李彦宏让他们认识到“搜索在中国巨大的前途”,而是他们发现这个30来岁的年轻人,一直在滔滔不绝的不是自己怎么怎么厉害,而是怎么怎么去找“比自己强”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怎么怎么组建最好的团队。
这个被上面看好的“创业者难得的心态”,延续到对公司的管理上,李彦宏认为自己的核心概念还是“摆正位置”,“管理者不过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氛围,让有才能的人愉快充分地发挥潜力创造。”这种低姿态,具体到公司日常管理,有细小温暖的体贴。
比如,2000年公司开业,百度的办公室就开始提供免费早餐,虽然不过是白粥茶鸡蛋,但让早上爬起来就上班的年轻人不至于一个上午饿肚子;2004年年初百度搬入现在办公的理想国际大厦,大厦里面不让做饭,百度就在大厅里摆上了咖啡机,开始提供免费咖啡。
在以知识创造效益的互联网企业里,人性化的管理无疑最能激发大家的创造力。有分析认为,当业界将来探究百度如何从一个小公司成长为一个国际性的知名企业的时候,其独特的管理模式应当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企业都应该遵循“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的原则,制定、倡导并信奉本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并在实践中认真实施。而这种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全体员工追求的企业文化,它体现在每个员工的意识和行动中。世界上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着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这种其他企业难以移植和模仿的特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亲和力、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精细化管理
被市场竞争所淘汰的劣势企业,从根本上说,是对劣势企业决策人和管理者的淘汰。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企业对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粗放管理的诸多弊端和对企业的不良后果,纷纷向更为科学、有效的精细管理方式转变。
希望老总刘永行对管理很在行,他的希望集团成长得十分顺利,因此他自认为管理上无多大问题。但在美国访问时,他改变了自己的观念。1992年3月刘永行访问了美国的一家饲料生产企业,他发现这个生产饲料的大企业,全部的生产管理人员仅有7个人。而当时的希望集团日产饲料仅是该企业的二倍,却用了100多人,这使刘永行大为震动。对于这种情况,刘永行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无奈。
直到1997年,刘永行才意识到,同发达国家相比,不是差在资金、技术和设备上,而是差在人员素质上。美国的这家企业根本没有验货员和化验员,原料供货和产品出厂,凭的是契约关系和信誉。而中国的契约经济还不成熟,非要企业用一个庞大的体系去监督。审计,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成本。现在刘永行产品中劳动力成本已占到30%—40%,新公司有的已达80%,而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比例只有5%—10%,改革开放20年,人们的工资收入增长近20倍,今后的工资水平肯定还是将呈刚性上涨。5年后工资收入哪怕只上涨23倍,以现有的毛利率推算,中国的许多企业就会亏损。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