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让偏见走开(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产生偏见的一个普遍的原因是错误的逻辑推理。人们往往从一个人存在某种品质为出发点,这种推理上的偏差会造成“以偏概全”的偏见。
职场中的偏见往往害人害己。一旦对某人存有偏见,就会给人贴上标签,遇事就会按照定式思维去做。消除偏见必须在我们的思想深处祛除偏见之源,我们应加强思想修养,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别人,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1职场故事
工作中的偏见经常会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下面的故事是一个例子:
小王在一家外贸企业里做部门经理,就任三个月后,感觉与总经理老周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困难,因为他提的一些建议常常引不起周总的注意,随之产生不被重用的想法。所以在权衡一段时间之后,决定离职而去。可是当他向周总提出辞呈时,却又被周总极力挽留了下来,这让他颇为疑惑:“难道周总自己不觉得两个人沟通有问题?”小王心想即使自己留下来也要留个明白,为此,他决定要好好找周总问个清楚。
小王向周总坦承自己为是去是留进行了艰苦的思想斗争,为此事甚至失眠两个月了,再这样下去,怕自己会崩溃,所以才决定要辞职。没想到周总却是一副优哉游哉的模样回答他:“我承认跟你意见有些不同,不过我听了你的意见后,不管你的意见有没有价值,我觉得你是用心的主管,也很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我很庆幸你不是唯唯诺诺的马屁精,所以我要极力挽留你。但是我也承认自己的不足,缺乏和部属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以至于产生不该产生的隔阂。”
听了周总一番话,小王突然豁然开朗,觉得自己好渺小,怎么自己会这样“自闭”?自己吓自己,把自己弄得神经兮兮呢?
像这样的情景,其实每一家企业都有,不是吗?这就是因为缺乏沟通而产生人为的“认知与偏见”,由此产生的隔阂与认知偏见决定了你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决定了你的命运。
事后,公司的副总听小王提起此事,于是对小王说:“为什么每一次沟通,你都认为周总应该听你的?花钱的周总为何要听从没出钱的?你这不是很欺负人吗?”
小王急着说:“可是我的建议绝对是正确的。”副总回答:“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所以你的建议未必是正确的。”其实很多策略是正确的,却因为“执行上的一步错,而满盘输掉”,也许周总就是“想到了这点”。
偏见的产生,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不能准确判断全局。如果看不懂局势,这时要懂得“不要随便下断言”的道理。
故事中的“小王”可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不少见,甚至这样的事还在你身上发生过,你是怎样应对的呢?
我们都曾有过“郁闷”的情绪,想一想是为什么,也许就是错误的“认知”在引导着你的“情绪”。所以,当错误的“认知与偏见”被矫正以后,你一定会发觉“豁然开朗”的心情是如何的舒畅!
2偏见的代价
这是一个关于种族偏见的故事:
杰克逊在乘坐地铁时遇到了一个年老的盲人,他们开始闲聊起来。老人告诉杰克逊,他是南美白人,从小就很讨厌黑人。在北方念书的时候,有一次他被老师指定负责办一次野餐会。同学中有几个黑人,因此他在请柬上注明:“此次野餐会,我们保留拒绝任何人的权利。”在南方,人们都明白这句话就是“我们不欢迎黑人”的意思。
收到请柬后,全班哗然。他被系主任叫去臭骂了一顿。他解释说:没办法,我骨子里就非常反感黑人,有时买东西不得已碰到黑人店员,我会将钱放在柜台上,让黑人自己去拿。
老人接着说,后来他在波士顿读研究生的时候,发生了一次车祸。也许是上苍的惩罚,这次车祸让他双眼失明。然而,他最大的苦恼不是行动不便,而是弄不清对方是不是黑人。他苦笑道:“我向心理学导师求助,他没有说我有心理障碍,而是善意地开导我。后来,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一天,导师告诉我,他也是黑人。此后,我对黑人的偏见完全消失了。”
车很快到终点站了,老人问杰克逊:“先生,你是黑人吗?”杰克逊说:“是的,我是黑人。”老人说:“不过没关系,我不介意。我失去了视力,也失去了偏见,可以说是因祸得福,这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啊!”
在月台上,老人的太太在等待他,两人亲切地拥抱。杰克逊发现,老人的太太是一位满头银发的黑人。
故事中的老人小时候怀有深刻的种族偏见,不能接受与黑人之间的产往,但是随着车祸的发生而双目失明,亲身感受到了黑人的关怀,也就消除了偏见。可见,偏见一旦产生,要消除它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偏见往往产生于误会。因了误会,可能郁闷,可能愤怒,独缺了理解,缺了换位思考;于是造了误会的“因”,偏见这个“果”便出来了。误会这个词是比较中性的,尚属于合理的存在;但偏见就不同了,一旦形成,便会在实际的生活中发挥它的负面影响作用。可能你不了解一个人,一个好心的人,由于某个事情,你便对他下了判断,这是误会的开始,接下来,可能就看他什么都不顺眼了,于是形成了偏见。
情绪是误会产生的帮凶,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的话,不同的人听起来便会产生不同理解。如甲说了关于乙的什么话,丙可能觉得是好话,但乙却可能理解为讽刺或别的什么。关己则乱,情绪难以平和。
这个老人的故事,于我们可借鉴的地方甚多。当我们讨厌一个人的时候,对某个人的行为产生不良情绪的时候,保险的法子是站在他的立场想想,看能不能理解他的言行,然后过一段时间再说。毕竟生活环境的不同,接受教育的不同,观念思想的不同,价值取向的不同,都可能导致误会的产生,只要记住人与人之间有这么多不同,那么或可以将误会止于偏见之前,很多不利的后果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