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二节 观察多一步(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留心周围的小事
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总是注意留心身边的事情,哪怕是一些小事,也不愿意随意放过。他们往往能够通过这样的小事,看到其中的不奇之奇,通过进一步的深入和思考,获得一些成功,感受一些意外的幸福。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些事使人大吃一惊,有些事则平淡无奇。一般而言,使人大吃一惊的事会使人倍加关注,而平淡无奇的事往往不被人所注意,但它却可能包含有重要的意义。
19世纪的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正是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一个现象,他发现端茶时茶杯会在碟子里滑动和倾斜,有时茶杯里的茶水也会洒一些,但当茶水稍洒出一点弄湿了茶碟时会突然变得不易在碟上滑动了。瑞利对此做了进一步研究,做了许多相类似的实验,结果得到一种计算摩擦力的方法———倾斜法,获得了创造给他带来的巨大幸福。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因发明安全烈性炸药而闻名于世,而这种炸药正是他进行观察实验时的意外猎物。1867年,诺贝尔在进行一次普通火药的物理化学性能研究的实验中不小心割破了手指,便在伤口涂上棉胶止血,无意中把剩余的棉胶丢落到硝化甘油里去。诺贝尔仔细观察了棉胶和硝化甘油所起的化学反应,并继续研究这一现象,结果发明了一种安全烈性炸药———胶状炸药。这一偶然发现为诺贝尔的毕生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机遇是一种偶然现象,但偶然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这是机遇产生的原因。X射线的发现就是一个例证。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有一次在研究阴极射线管的放电现象时,偶然发现放在旁边的一包密封于黑纸里的照相底片走了光。他分析可能有某种射线在起作用,并把它称为X射线。经过进一步实验后,这一设想被证实了,于是X射线被意外发现。伦琴也因此于1901年获得了首届诺贝尔奖金。然而事实上,在伦琴前面有不少人碰到这样的机遇,如1890年的美国人兹皮德以及1892年的德国另外一些物理学家都有过同样的机遇,但他们都把这一意外忽视了,因此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机遇。
当然,培养敏锐的洞察力,留心周围小事的重要意义,并不是让人们把目光完全局限于“小事”上,而是要围绕我们目前在做的中心工作,围绕一个确定的目标,然后“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首先要相信有一天它终究会到来。要随时警觉它的出现,一旦来临,就要抓住它所传递的重要信息和有价值的线索,追根究底。法国化学家和细菌学奠基人在讲述丹麦的奥斯成偶然发现电磁感应的生动故事时,曾深有感触地说:“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一语道破了何以有的人善于捕捉机遇的奥秘。
二是要把相距很远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思索。美国发明家威斯汀豪为了制造一种能够同时作用于整列火车的刹车装置,搜肠刮肚都未能想出。后来他在一本杂志上意外获悉,挖掘隧道时驱动风钻所需的压缩空气能用橡胶软管从800米以外的空气压缩机送来,他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气动刹车装置。
三是在别人不留心的地方做文章。司空见惯的事,一般人有疏忽,大专家、大学者也有疏忽。法国人李比希是19世纪最杰出的化学家之一。1825年,李比希从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那里学成归来,年仅22岁,已是台森大学的教授。一天,一个制盐工厂的熟人给他送来了一瓶浸泡过某种海藻植物灰的母液,请他分析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经过一番处理,李比希从中提炼出某些盐类。他又将剩下的母液与氯水混合,再加一点淀粉试剂,母液立即呈蓝色,这说明母液中含有碘化物。第二天一早,李比希又拿起这溶液来看,发现在蓝色的含碘溶液上面还有少量的棕色液层。这液层是什么?他并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想当然地断定它是氯化碘,于是马上标签,实验便告结束。一年以后,一个与李比希同龄的法国青年巴拉,他没有轻信李比希的结论,而对棕色液体进行多方实验,结果发现了一种化学性质与氯、碘极为相似的新元素“溴”。李比希因为想当然,与一个重大的发现失之交臂。为了永生不忘这一深刻教训,李比希每当指导学生实验时,就将“氯化碘”标签拿出来,告诫他们不得粗心大意,而应留心意外的发现。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偶然性和必然性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在人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偶然性的机遇,但是,假如不是对周围的事情感兴趣,没有悉心的观察、持久的思索,那么,机遇即使降临了,也无从知晓,知晓了也不善于捕捉利用,所以,要留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哪怕是不起眼的小事情,也要仔细观察,深入思考。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