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八大法则:天花板法则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天花板法则一:站在天花板之间——英雄人物有多少选择的权力?  中国有这样一批高层职业经理人,他们也曾在操盘手的位置上成功辉煌,但当浮华尽去,曾经的一切成为历史后,或被免职,或主动出走。他们离开的原因和方式有着种种不同,但他们的未来命运因同样的不确定性而令人关心和期待。他们离开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失去上升的空间,碰到天花板了。  杨元庆25岁才毕业进入联想。在他这个年纪,李一男在华为已经是中央研究部的总裁、公司副总裁。李一男,华中科大少年班本科,1993年从该校硕士毕业后进入华为研发部。凭借出色的技术、业绩及领导能力,1995年升任华为最要害的部门——中央研究部的总裁、公司副总裁。1998年任华为公司常务副总裁,1999年任华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2000年离开华为,独立创办北京港湾通信公司,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刚一起步,年销售额就达到2亿元,两年就得到10个亿的风险资本。他当初是主管研发的常务副总裁。华为研发人员最多,收入最高,地位也是最高。李一男当时的实际地位和权力仅次于“左非右芳”。  对于这样一个如日中天的强势人物,在更为强势的任正非面前,李一男无疑是会碰到天花板的。李一男在25岁时已是10个亿产值的华为公司副总裁,30岁时他已协助把华为带过了200亿的大关。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华为的发展方向:程控交换机,几十个G的波分传输、代表未来的数据通信、通信技术的皇冠GSM和CDMA,数千人的招聘计划,盛大的市场策划,全球性的市场扩张战略的拍板,李一男都是核心决策层中的一员,甚至很多时候就是直接来自于他的决策。这一显赫一时的总裁级人物,因为在任正非的权力布局中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终挂冠而去,与天花板法则不无关系。  无独有偶,或许是为给自己的搜狐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搜狐操盘手古永锵选择了在2005年3月31日正式离开。距离1999年3月加盟搜狐,时间整整过去了6年。古永锵曾经效力的4家公司分属不同的领域,古永锵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与时俱进”。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是他的理念。如今他已经几近完美地完成了在搜狐的创业使命,此时适当的选择或许只能是离开。作为创业经理人,古永锵自然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能更上一层楼,而不是在天花板下徘徊,因为他看不到到张朝阳给他留的天窗。  英雄人物往往在任何时候都会审时度势,使局势更适合自己。在国美,张志铭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掌控力。2005年2月4日,国美电器发布公告称,副总裁张志铭已经向公司辞去执行董事的职务,辞呈从当月底生效。近几年来在国美电器风声水起的日子突然戛然而止,不知道张志铭在递交辞呈报告时有何感触。一个勤奋、稳健、干练的国美操盘手,一个声名显赫的人,却在国美电器事业的巅峰突然抛却头上的所有光环,投身于以前并不熟悉的地产行业。除了疲于奔命不堪重负的原因外,黄光裕的霸权同样让他不敢奢望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发挥。而且在企业运作上具有无限掌控力的张志铭,在自己命运的把握上则稍显漂浮。即使是在留在国美电器还是去鹏润地产的问题上,也许张志铭也没有多少发言的权力。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