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32.[背景]“我经常给自己制订一些目标,并且强迫自己去达到,这种方法很有利于培养奋进精神。我的目标是:不干则已,一干就要争第一。”“但我的确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我的血液中始终流淌着不安分的因素……”
[评析]成功就是设定目标和实现目标。
和众多卓越的成功者一样,这是刘延林摸索出来的自我激励的方法。他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使用一种方法来激励自己,让自己经常看到它、想到它、重复它。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到身心的疲惫,会感到目标的模糊,会感到自信心的丧失……就很需要有一个具体的目标,看看我们目前的工作和它的距离有多远,什么样的目标已经达到。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在人生道路上徘徊?为什么他们无法取得成功?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确实、清晰的人生目标,因而不会激发出最大的潜能。“过得好一些。”“多赚一点钱。”“能做到就好了。”等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目标。
成功就是设定目标和实现目标,没有目标就不可能有成功。但多数人的目标是模糊的。人生究竟想干什么,短期和中远期目标是什么都不清楚。所以,他们的工作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在东一棒子西一榔头中虚度年华,他们中的一些人觉得很忙,实际上做的都是无用功,所以干了一辈子,觉得很辛苦,到头来没有什么成就。这都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目标。
33.[背景]刘延林在谈到向黄老板辞职打算自办机砖厂时,说道:“但我都决定放弃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就是这么一个规律,你如果要满足现状,要有‘养一养’或‘喘口气’的想法,你就会滋生惰性,迟早会处于被淘汰的位置。”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你就不可能成大事。
[评析1]我们为什么会失去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觉得机会来得不是时候,总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总会觉得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很多人为什么总是错失机会?就是觉得自己条件还不具备,希望条件成熟时再做。而这个等待的过程,情况发生变化了,或者门槛提高了。当你具备原先不具备的条件时,你还是跟不上变化的要求,总是跟不上。机会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是不容你犹豫的。有没有勇气迎头抓住机会,有没有勇气克服困难,这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一个分野。想“养一养”或“喘口气”,只会失去机会。那些成功者的信条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因为犹豫而失去机会的人,首要的原因是放弃不了眼前的既得利益,而“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或者说是被眼前中不溜的环境惯坏的,想放弃,对前景认识的不明了感到害怕,犹豫之间,一再失去机会。甚至到后来想出来闯的机会都没有了。还有一种是“聪明人”,他们善于取巧,想待看清后再行动,一再地观望等待,期望看清,结果反被聪明误。事实上只有“做了”才能发现其中真切的情形,才能发现更多的机会。“眼前的机会”常常只是切入点和表象,“其中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机会,才是有价值的东西。这就需要去做。看到的无非是残碎的表象,其中的体悟更是旁观者所不能感受到的。
行动才能将想法提升到真正的思想,才能将思想转化为力量。是我们决定行动的本身主宰着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机遇主宰我们的人生。
[评析2]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敢于把握机会的要义在于有这样的魄力:敢做别人不敢做、自己想办法做到的事情,将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这样的能力在需要你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经验的同时,还需要你有足够的勇气。惟有这种精神才有创新。否则一个人只能永远做下手。因为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我们需要魄力,把握险中之夷,危中之利。成功者,未必比你“会做”而是比你“敢做”。
34.[背景]“我有意识地坚持在打工的劳累中学知识、学技术、学管理。”“就在黄老板把他办在海丰的砖厂全权交给我管理的两年多时间里,我做到了一边负责全面管理,一边坚持到现场干活。那时候,我对自己说,对砖厂这一门学问,像我这样全面、内行、能管理、能操作,同时又能经营的人,在整个行当里面,不可能有多少。”
[评析1]机会总是在做的过程中发现的。
“幸运的机会在哪里?多半在那些埋头苦干者手边,当他们抓到时,可能还没有觉察哩。至于那些游手好闲等幸运机会的人,永远都是失望者。”当美国汽车业鼻祖亨利•福特感慨地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是看过了很多的人生失意者。
所谓的机会总是在做的过程中发现的,不是坐等空想就能发现的。做事的本身,埋头苦干者就有了把握机会的能力和发现机会的机会。因为这个能力一定包含着实际的经验,这只有在做的过程中,那些埋头苦干者才拥有。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说法“懒人致富”,有不少年轻人错误地理解了它的含义,变成了游手好闲和等待好运,变成了与守株待兔无异的机会主义者。“懒人致富”指的是善于组织和授权他人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定位做到最为合理,另外还有善于思考的意思。但一些青年误认为只要找到一个“点子”,找到“机会”就可以成功,而忽略了脚踏实地的工作。“点子”从哪里来?不可能是从空想中来的,一定是从“做”的实践中来,并回归到实践中去检验完善,再成熟起来,做的“结果”与当初的想法往往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发现机会的能力一定属于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幸运的机会一定是有实际运作能力的人才有可能把握的。刘延林有了这个能力,就有“幸运的机会”降临了。
[评析2]在实践中学习、体验。
一个“行伍”出身的成功者,他接受的教育必然有限。但是他善于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同时这种实际的需要也使得他去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这样他在体认的过程中就不会遗漏什么,会有非常细腻实际的了解。他们的理论水平,大多比不上学院里接受正规教育的毕业生,但对实际的感悟以及准确性把握、深度,常常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