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无数多的人终生怀着自卑感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24.[背景]如刘延林,那些创出大事业会做生意的人多数是“行伍”出身的。
[评析1]如何看待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
如果让一个人回答,怎样才能成为百万富翁,大多数人会说,聪明、学历高,甚至著名大学毕业,等等。其实透过众多的白手起家富豪的例子、众多学历不高成功者的例子,就可以证明常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在百万富翁、亿万富豪的行列里,当初成绩优异、名牌大学毕业的人,无论是中国还是在国外,比例都是很小的。工商界那些卓越的成功者,他们中的多数人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机会;那些创出大事业会做生意的人多数是“行伍”出身的。我们再看看那些名垂青史的人物,大多不是学历那么高的人,像松下幸之助、李嘉诚、王永庆,包括刘延林,除了李嘉诚初中肄业,其他几位都是小学没有毕业。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是一个没有念完大学的人。但他们都注重投入社会后的学习。也许有为数很少的富翁靠“聪明”或成绩优异致富,但大部分的富翁都认为这没有那么重要。
这里可以引申出一个问题,对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需要有什么样的观念认识。刘延林强调自己是“社会大学”里学到的,靠的是实践。那么,受过良好学校教育的青年是否在学校里就可以学到真本领呢?是否可以替代社会实践呢?如果用“天资”或学历来衡量成就,会让我们很困惑。原来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局限性,现行的传统教育体制,我们抛开应试教育不提,实际上是属于过于强调“智商”的教育。而一个人能否成功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比如勤奋、动力、勇敢、经验、意志力、理想抱负、反省能力、交往能力等等,这些都需要在“社会大学”里学习。可惜的是很多智商超众的人能上很好的大学,但没有机会上这所“社会大学”,因为他们比较容易获得高薪和好职位,容易得到重用,很少有机会经历苦难、经受刺激、经历逆境。心智得不到历练,潜能只能是埋在地底下,而把大成功的机会留给了那些出身本来低下的人。学校里的分数与以后的财富没有明显的关系。
[评析2]及早投入社会对于一个打算投身商海或搞实业、有事业抱负、追求成功的青年有着非凡的意义。
及早投入社会对于一个打算投身商海或搞实业、有事业抱负、追求成功的青年有着非凡的意义。知识是有用的,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二三十岁时,思想最为敏锐,能够感受到商品经济微妙的情形和社会政治文化现象、社会思潮微妙变化的情形。此时,你如果没有让过多的理论条条框框先入为主,你就会形成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结论,其实就是所谓的“独特的观点”。正是这种独特的观点决定你有创新。在以后的进取中,你从书本、实践或其他地方获得的知识都会充实、完善、发展你自己创造的理论。这是拥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前提。
在此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人过长的读书生涯为自己的辉煌人生负了巨额债务,得到“知识”的同时也失去了更多体验和运用知识实践的机会(当然,对于哪些搞科学研究的人除外)。这很可能是为什么社会上许多成功人士学历不高、但因为较早投身社会而取得成功的原因。知识是提高效率的手段,只有经过体验的知识才是真东西,才能真正地为己所用。我们从刘延林的财富传奇中可以领略到,他常常有特别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
学校教育能够给我们很多知识,但做学问和做生意办实业是两码事。后者需要的知识更多的是行业内的实际经验、人生的实际经验,是书本和学校教育通常无法提供的。所以说有知识、有学历就可以创事业的观念是不那么正确的,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
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趁热打铁”,都是说在年轻时就要把握自己的人生。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预测,社会上的成人训练必将取代学校的文凭式教育,这会是未来的大趋势之一。在工作中学习的知识更具针对性,这也是需要引起青年朋友注意的地方,仅仅有学校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世上大多数的学习就是吸取人家的经验。经过多年工作实践后重新回到学校接受“再教育”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不妨认为,这种学习更有目的性,同时也是对既往经验的总结提升。
[评析3]在逆境和不健全的环境中忍耐过来的人中,往往会走出卓越的成功者。
逆境时期对于圆满人生是很有帮助的,它使我们对于日常烦恼不足挂齿,对以后遇到的困难有战胜的信心。它为刘延林塑造了性格基础,奠定了在成功后始终保持进取心的动力。然而,这种心智的历练,学校教育是难以做到的。但我们会误认为学校教育是万能的,将学历等同于能力。
在逆境和不健全的环境中忍耐过来的人中,往往会走出卓越的成功者。日本战国时代的一位叫山中鹿之助的豪杰常向神明祈祷:“请赐给我七难八苦。”人们觉得不可思议,他说:“一个人心智的力量,必须经历许多磨难和挫折才会显现出来,所以我希望能够借各种困难险恶来锻炼自己。”其实,很多的成功人士乃至英雄豪杰,面临困境时同样感到绝望。但当他们走出逆境时,发现这种烦恼是一种刺激、一种把自己推向更高境界的推动力,是自己拥有自信、更具能力的推动力。过后发现另外一条康庄大道就展现在自己面前,过后的自己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了。
观察那些工商界卓越的成功者就会发现,他们都很早就投入了社会。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心理素质、心态都很好,学习能力都很强,都累积了很强的工作实力。
因为有实际的需要而去做出事情,这种能力就有了实用性,就有了实际的做事本领。透过工作不断地得到提升,就具有了独特的、一般人不具有的创新能力,拥有把握别人不能把握的机会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评析4]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把握。
有智慧或学养的人,往往无法从事赚大钱的行业。因为这种人理论学得太多,做一件事都会前因后果估计得太多,认为不踏实,还不够合理就会放弃,所以知识分子普遍胆小。殊不知,“生意经”就是在做的过程中发现的,“做生意”其本身就是动态的,事先估计得太多,也就是说很多的想法都是脱离实际的,并给自己带来过分的压力。很多情况事先并不能明确预计到,这种先入为主的思考倾向,什么事情都上升到理论解释、概括,反而在极大程度上忽视了其具体而微妙的情形,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陷入了“似是而非”的理解,很容易迷失方向。有一句俗语说的是:“会说的不会做,会做的不会说。”我们不妨这样去理解,前半句近似于指“空谈理论”,后半句则是指有实际经验的人注重于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把握,事前是“说不出来的”,实际的工作正是具体而微妙,变数大,事前没法明确说出来的。
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或者想当然地去评价他人。比如有的教师评价学生,以是否优秀来判断学生未来的成就或拥有的财富。其实存在两个问题让人感到怀疑,这个教师不是有钱人,没有做生意做事业的经验,预测谁未来会致富,准确性就会很低;这个教师所使用的评估方式或标准是错误的,学生学业成绩好,未来未必有成就。所以,当人们看到起点很低的成功者,就会感到困惑难以理解,不能接受,将他们的成功归于“有幸运的机遇”。
其实知识分子缺少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实际经验,以及对生命、对精神力量的体验,知识分子会把他们获得的外部知识错当成自己独创的,忘记了使用自己真正的感受、直觉来判断。在这些方面他们落伍了。他们实际的做事本领常常不如文化不高的有经验者。赚钱需要个人创意或决断,以及先见之明,这些都无法在学问中获得。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