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成功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5.[背景]少年刘延林初闯江湖的不寻常经历。
[评析]人只有在危难中搏击才能碰撞出超乎常态的智慧和力量。
人只有在危难中搏击才能碰撞出超乎常态的智慧和力量。这种体验将这种力量永久地储存在一个人的大脑里,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他随时可以运用的能力。寻常的境遇不能激发出一个人的潜能。刘延林的“不寻常”首先是他的整个流浪经历不寻常。当年流浪饿得受不了时,遇到窑主,情急之下夸下海口,“在生平第一次向别人推销中领悟了推销的真谛”。一个人到了穷途末路之时,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会激发出潜藏着的超乎寻常的力量,一种改变命运的力量;一个人没有巨大的梦想,没有巨大的刺激是不会采取行动的。
苦难的经历,也使一个人有机会领悟人性的弱点,因为困苦总是能力不足或者某方面错误思想作用的结果,它唤醒了自己,使自己能够突破自我。刘延林能力的炼就是后来多次挫折逼迫出来的。苦难的本身不是我们所要的,它就像一盆污水,但能浇灌出美丽的花朵,结出硕大的果实。这就是一个人,经历了一番苦难,受过一番煎熬,必有一番成就的道理。
6.[背景]“两年的福州建筑工地打工生涯,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做人,特别是助人为乐,尽可能帮助别人。”“……在太阳晒、炉火烤的“火热”事业中,我不光学到了机器制砖的一整套技术,更重要的是磨炼了我的意志,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到了怎样做人……这些,都是课堂上、书本中没有的,只有在社会大学里才能学到。因此,我并不后悔没有足够的学校生活,这种不足,已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成倍的补偿。”
[评析1]做事先做人。
一个从社会最底层做起的打工仔,很自然地与工友结成同甘共苦的伙伴关系。刘延林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助人为乐”出于他的禀性。特别是这是形成性格和世界观的青少年时期,这种朴素的修养力量会影响他的一生,在任何时候都非常自然地、无意识地就显现出来。当去帮助别人时,不会先去想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发自内心的尊重、同情任何一个人。这种至诚、没有功利目的的帮助换来了真挚的友谊,也换来了很多的“幸运”机会。很多的成功人士在总结人生时,都会感叹:做事先做人。
[评析2]感情成熟的人都会有很好的心态。
愤世嫉俗、怨天尤人是我们很多人的缺点。有没有想到这体现出我们的不足呢?或许从一个角度看,这个看法的本身,你的观点是对的,但这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哪怕改变在你身边很少的人。
刘延林是个感情方面比较成熟的人。他在福州打工时期就表现出比他年龄要早的感情成熟,比起知识、阅历和年龄,他的感情就成熟多了。他已经能够自食其力,懂得合作,富有同情心,已经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样有很强的依赖性。研究起刘延林后来的成功,就有这方面的必然性。
感情成熟的人都会有很好的心态。因为他一定是个“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人,会有一个博爱、宽容的情怀。认为世间的人的作为都能理解,甚至以“一切都是对的”的态度为人。所以他的人际关系都非常好。他常常为别人的快乐而感到快乐。他把自己的快乐和成功紧紧地与为社会做贡献联系在一起。富有同情心,是因为自己受过很多苦难;乐于助人,还因为自己受过别人的帮助;显得宽容,因为他知道谁都有局限和不足;尊重他人,比他高的人不谄媚,比他低的人不凌辱,他自己就是从低层走出来的,懂得人之间需要真挚的友爱。感情成熟的人,有一个恬淡的心情,但不消极,更有自信实现人生的成功。
刚走上社会的青年,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因为缺乏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历练,感情成熟尚需时日。我们看到许多的学者和高校里的教授,论知识已经是在很高的层面了,但是因为与社会生活有所脱节,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理解人生方面,不善于处世,感情方面没有成熟,未能与他们的智力发展并驾齐驱。他们的事业也因为某方面的欠缺而阻碍成功。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